广西隆安县娅怀洞史前遗址出土近2万件遗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考古人员下挖6米多深坑以寻找内洞入口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发掘前娅怀洞遗址远景,该洞视野开阔,背山近水,洞前有棵木棉树遮挡(资料图)

 

  娅怀洞遗址对于研究广西地区史前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所出土的大量的动植物遗存,为研究这一地区史前人类的生业经济、复原古代环境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经过7个多月的发掘,遗址内发掘面积近15平方米,发现了用火遗址,出土石器、人骨、兽骨等各类遗物约2万件。

 

  背山近水,视野开阔,闲时打磨石器,饿了可上山打猎,入水捞食螺蚌。在位于隆安县乔建镇博浪村博浪屯的一座孤山上,考古专家发现了娅怀洞遗址,经过7个多月的科学考古发掘,一幅史前人类的生活画面逐渐显露。12月18日,记者实地探寻了这一跨越新、旧石器时代的重要史前遗址。

 

  探寻史前人类居住地

 

  在距离博浪村约300米的县道旁,隆安县文体局副局长雷英章指着眼前的一座高山对记者说:“解放初期大规模剿匪时,曾有土匪头子在山洞里自杀,平时很少有人上来。”雷英章是博浪村人,他口中的山洞便是娅怀洞遗址所在地。

 

  对于当地村民来说,孤山中的山洞多少有些神秘色彩。直至2014年,考古专家发掘隆安大龙潭遗址时,对周边山洞进行调查并发现娅怀洞遗址。今年5月,为配合广西那文化(稻作文化)研究课题,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会同隆安县文物管理所对隆安娅怀洞遗址进行了科学考古发掘。

 

  经过7个多月的发掘,考古人员在遗址内发掘面积近15平方米,并对被后人扰乱的堆积进行清理,发现了用火遗址,出土石器、人骨、兽骨等各类遗物约2万件,那些曾被时间掩埋的秘密也逐一揭开。

 

  “洞外是一片开阔地,附近有水源,上山可打猎,下水可捕捞。”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谢光茂全程参与了挖掘工作,他向记者介绍了史前人类生活的环境。虽然遗址周围没有发现生存最重要的水源,不过从出土的大量螺壳和蚌壳表明,当时人类活动时附近有水源。雷英章也证实在上世纪70年代,遗址前方还有一处较大的水塘,之后才被填埋。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