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与国运:《石渠宝笈》的聚散流离

  后据内务府查点,这次火灾共烧毁金佛2665尊、字画1157件、古玩435件、古书数万册。

 

  解放后,在清点故宫文物时,还发现一些清末民初太监企图盗卖出宫、临时藏匿在宫中犄角旮旯里的古书画,如《法书大观》册,每一件法书上的乾隆玺印、题赞又都被挖掉。此册中有欧阳询《张翰帖》、《卜商帖》,蔡襄、黄庭坚等重要名家真迹,总计52件。

 

  即使贵为后妃,大难来临时也不忘顺手牵羊。最有名的,就是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时,敬懿皇贵妃也就是同治皇帝的瑜妃,早就预感大难将近,已事先偷偷把大名鼎鼎的三希堂法帖中的《中秋帖》和《伯远帖》转移到了自己居住的寿宁宫,在自己出宫时偷偷带回了娘家,后来又把这两件法帖卖给了著名古董商郭葆昌。

 

  转 运

 

  溥仪退位后,北洋政府承诺给予的“清室优待条件”中每年400万优待费无法及时足额支付,溥仪在紫禁城称孤道寡,开支浩繁,日渐捉襟见肘,只好或变卖或抵押宫中书画珍宝以弥补亏空,仅1923年,估价卖给汇丰银行的珍贵古董就有80件之多。

 

  溥仪当时非常信任英国老师庄士敦,年轻的皇帝突发奇想,想到欧洲留学,后来又谋划 “恢复祖业”。为了未雨绸缪,溥仪开始以“赏赐”为名,利用其弟溥杰、堂弟溥佳每天进宫陪读之机,携带大批珍贵书画、典籍出宫,从1922年7月到1924年,将珍贵书画手卷1285件、册页68件,运到其父载沣的醇亲王府,最后又辗转转运到天津、长春。

 

  但全国解放后,在清理故宫文物时发现远远不止此数,因为不少隋、唐、宋、元的国宝品名根本没登记到赏赐清单上。

 

  溥仪后来回忆,当初优先选择的是晋唐以来的法书名画,“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墨迹《曹娥碑》、《二谢帖》,有钟繇、僧怀素、欧阳询、宋高宗、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等人的真迹,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原稿,有唐王维的人物,宋马远和夏圭以及马麒等人画的《长江万里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有阎立本、宋徽宗等人的作品……”

 

  溥仪在天津时因经济困难,以不可思议的低价,卖了不少珍贵的古代书画和珍宝,还曾“赏赐”经手人即陈宝琛的外甥刘骏业一批书画,其中有唐人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卷、《步辇图》卷,五代阮郜的《阆苑女仙图》卷和宋拓《定武兰亭序拓本》卷等。《历代帝王图》后流散到美国,现藏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所幸后来保管《步辇图》、《阆苑女仙图》的主人,全国解放以后捐献给了政府,现藏故宫。

 

  溥仪携往长春的珍贵书画作品,都密藏在伪皇宫内专门收藏书画珍玩的小白楼。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后,溥仪仓促逃往吉林通化,忙乱中挑选了百余卷册和一批珠宝仓皇逃亡,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唐摹《万岁通天帖》、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多卷剧迹,都裹在其中,后来包括《清明上河图》等一批书画在沈阳被截获。

 

  溥仪在逃往通化途中到达中朝边境大栗子沟时,已经山穷水尽,饥寒交迫,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用携带的珠宝和书画,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卖给农民换取生活用品。后来在土改运动中发现的原题名唐韩稦《神骏图》、传为南宋赵伯驹《莲舟新月图》以及上世纪六十年代北京琉璃厂宝古斋购得的元赵孟頫《水村图》卷等,都是在这里流散的。

 

  溥仪逃走后,群龙无首,收藏在小白楼中的大量书画、善本古籍,遭到溥仪下属官兵的偷盗、哄抢,很多都在争抢时被撕破毁掉了。如明代才子杨慎的《行书禹碑考》卷,是《石渠宝笈》著录过的唯一一件杨慎作品,被士兵互相抢夺撕裂了,目前仅存手卷的一部分,卷子的前三分之一已经缺失。

 

  争夺中,有些名迹被严重破坏,如北宋李公麟的《三马图》(现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和香港私人收藏)至少被撕裂为三截,米芾书于澄心堂纸上的传世名迹《苕溪诗六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被撕抢为碎片,有些则彻底被毁不复存于人间,如初唐虞世南的《积时帖》墨本。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