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发现青铜时代"宅基地" 其主人已会种水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考古发掘中发现水稻等作物遗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安宁河畔的西昌市佑君镇站沟村发掘现场

 

  3日,记者从四川凉山州委外宣办获悉,10月下旬,文物部门对安宁河畔的西昌市佑君镇站沟村一处遗址进行发掘,发现了安宁河畔最大的远古宅基地,其主人种植水稻、黍、粟,遗址上面还迭加南诏大理时期火葬墓,其主人除了种植水稻、黍、粟外,还比先人“多了大豆和小麦”。

 

  发掘地位于安宁河西岸台地上一个称作“沙坪站”的村庄外,在一片水稻收割后的田地包围着的一块田地。这次发掘是由成都市博物院、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西昌市文管所联合进行,共有30多位文物工作者参与。此遗址为2012年发现,2013年10月州博物馆与西昌市联合试掘,发现了数处房屋遗址。2014年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进行发掘,2015年10月联合发掘。据了解2007年起成都市与凉山州两地构架起成凉合作的桥梁,此项目为成凉合作项目之一。

 

  据发掘现场负责人、成都市博物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周志清介绍:“这是安宁河的一个台地,比较适合人类居住。这次我发们发现了安宁河流域最大居住遗址,初步判定是青铜时期遗址,具体的年代要需要做碳十四测定。以前凉山发掘主要是墓葬,而这次是找到了住古人居住地。我们发现房屋有十多处,发现了半穴式居住,这种居住方式在北方比较常见,在南方则因为潮湿,所以较为少见。他们挖下地穴后,并打上墙,形成了居室。目前出土有石器斧、锛、双耳罐等文物。”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从事科技考古中的植物考古的阎雪说:“我们从遗址里发现了青铜时代的水稻、黍、粟。我们还将进一步作浮选,以确定遗址里还有什么植物。”从这些文物可以看出安宁河谷自古便是物产丰富的地方,居住在这儿的人类以农耕为主。

 

  凉山州原州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刘弘认为,在凉山的横栏山遗址中也发现过有水稻遗迹,从目前看年代也与这里差不多。根据泥土浮选结果,证明距今4500年前,当地居民已民经能种植稻谷和大麦,此举将安宁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大大提前。此次沙坪站遗址发掘,又进一步证明安宁河流域的农业文明的地域辽阔。看来凉山今天推出优质农产品,发掘更是证明凉山有着悠久的种植基础。

 

  刘弘还说:“以前我们主要针对墓葬进行发掘,而这次是对遗址进行发掘。遗址是把尺子,我们能发现许多元素。我们可以对发现兽骨和植物种子进行浮选,在放大镜下面研究,发现古人生产和生活方式。应该说安宁河流域有一个4000年前的文化带。”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