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放下架子讲萌事儿

  故宫讲故事,非但没用文言文,说的还都是网络“萌语”,讲的也不是之乎者也,而是类似“本宫女的出路在哪”、“废寝忘食的雍正——"四爷"靠什么放松”这类冷门知识。昨日,故宫出版社宣布,作为庆祝故宫博物院90华诞的贺礼,《最好的故宫》将在本月正式亮相故宫书店。

  与以往高高在上的文物大部头相比,这套书从头到尾都显得“萌萌哒”。从题目就能印证,全套4本分别叫做《皇宫像个大森林》、《皇帝先生您好吗?》、《最大的家庭》和《捧在手中的祝福》。故宫出版社总编辑赵国英介绍,这套书主要面向中小学生,算是一套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教材。

  翻看内容,卡通形象的皇帝、皇后和大臣们用通俗的现代语言进行表述,拉近了孩子们与这座恢宏宫殿的距离。“不仅有民俗知识,数学题也涉及了。”故宫出版社工作人员随手翻开一页,上面写着“故宫专家曾经以"四根柱子围成一间"的标准,统计出紫禁城内一共有房子8000多间。如果每天参观一间,需要24年才能全部参观完。按你的年龄,从现在开始算起,要到几岁才能参观完紫禁城呢?”

  很多“高大上”被转化成“萌白甜”。比如一间古建筑,斗拱、隔扇、台基等专有名词分别被比喻成树杈、竹丛和泥石。“这些都是比喻,可以让小朋友们更快地记住这些建筑构件,比如斗拱就和树杈一样,宛如雨伞的伞骨,树杈支撑起树冠,而斗拱撑起瓦顶。”

  六部也请了形象代言人。比如,工部掌管工程建设,代言人是锤子和铲子;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代言人是一方印,上面还有大名鼎鼎的“故宫猫护卫”形象。

  还有一些冷知识,成了书中的看点。比如皇帝去世后,皇后便成了皇太后,皇太后很是哀伤,所以自称“哀家”;雍正皇帝在位期间,不出巡也不狩猎,总是在宫中忙于政务,他放松自己的方法是“变装”,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被画师记录下来,他还扮演过西洋人刺老虎。

  故宫不仅会放下架子讲故事,也会端起范儿讲古。与这套书一同亮相的还有《紫禁城100》。这部书选取故宫建筑及馆藏品中意味深厚的角度,以现代的方式,图文并茂地向观众介绍中国传统生活美学,用普及亲和的内容,让公众更好地认识这座600年的皇宫。

  本月内,这两套书将亮相故宫神武门外的故宫书店。

  链接

  紫禁城为何又叫故宫?紫禁城里哪座宫殿最大?参与建造紫禁城的工匠人数有多少?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最好的故宫》第一本《皇宫像个大森林》里寻找答案。

  翻阅第二本《皇帝先生您好吗?》,小朋友们可以发现,皇帝的工作一点儿也不容易,每天都要与百官议事,在政治、经济、民生各方面决策,平衡势力,监察施政,批阅奏章,会见使节,从中可以学习成为好领袖的要素。

  皇宫既是皇帝与百官工作的地方,也是皇帝一家人生活的地方。前朝官员协助皇帝治理国事,后宫官员协助皇帝处理家事。大家分工合作,国家才会发展得更好。第三本《最大的家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很多有意思的小知识,例如皇帝、皇后、嫔妃、皇太后、太上皇、皇子分别都住在哪里;文官与武官朝服上补子图案的区别,以及补子上不同动物代表的不同官阶。

  第四本《捧在手中的祝福》则可以带着小朋友领略皇宫里许多带着美好寓意与祝福的珍宝,例如献给太后的藤萝花鸟纹大缸、储秀宫里绣着五彩祥云的宝座等。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