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盲区仍在 北京1094处园林古迹面临消失危险

  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昨天继续举行,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作了关于检查《北京市公园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本市历史名园保护的盲区依然存在,仍有1094处没有被纳入保护范畴,随时有遭到破坏和永久消失的危险。

  市园林绿化局提交的关于《北京市公园条例》实施情况的书面报告中提出,在去年的“会所中的歪风”专项整治工作中,截至目前,全市公园中24家会所,6家关停,18家转型,无一反弹。但是,公园用地总量不足,本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仅为15.9平方米。下一步将依法编制北京公园事业发展规划,开展修订《北京市公园条例》立项论证工作等。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柳纪纲介绍,调研发现,历史名园局部被占用现象仍较为普遍,历史名园总体规划和文物保护规划始终没有得到批准,实际保护面积与应保护面积相差近20%。有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视觉通廊已经被城市建筑包围,给自然、历史和文化环境造成永久性破坏。文物修缮专项经费使用规定僵化,难以满足日常维护和定期大修的保护性修缮的需求。历史名园保护的盲区依然存在,园林格局及园林要素至今尚存的古迹中,仍有1094处没有被纳入保护范畴,随时有遭到破坏和永久消失的危险。

  此外,公园管理执法较弱,“黑导”和游商等不法商贩屡禁不止,歌唱团体、舞蹈团队制造的高声浪,对其他人和周边居民产生一定影响。《条例》将部分执法权授予城管部门,公园管理机构对违法行为没有处罚权限,只能劝阻,积极性不高。

  执法检查组提出了相应建议,在加强历史名园保护方面,继续解决历史名园被占用等遗留问题,抓紧腾退、清理和搬迁,逐步恢复历史名园的格局风貌和历史真实性,特别是天坛公园要认真兑现2030年前完成腾退的国家承诺,对部分公园用地权属不清及新型公园建设用地突破现行政策等问题,也要制定办法逐步解决。在人流高峰时,采取包括价格调控、预约限流等综合性措施,缓解历史名园的接待压力,建立文物日常维护和定期修缮的资金保障制度。制止城市建设中的“贪大求洋”,防止对历史文化的轻蔑,警惕权力资本的强势挤占。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