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毛毯等49件抗战文物首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昨天揭幕的《大武汉1938——武汉抗战历史展》主题展览共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抗日救亡运动中心的形成与辐射、新四军组建东进与武汉保卫战、坚持持久战夺取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四个部分。

 

  据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馆长陈益祥介绍,其中将首次展出邓颖超在武汉时用过的围巾,董必武在武汉用过的公文包,汉阳沟嘴村出土的飞机残骸,抗战时期张乐平写给何惧的信等49件武汉抗战文物。

 

  周恩来用过的毛毯上有两个洞

 

  在展品中,有一条中间破了两个洞的麻黄色军用毛毯,这条看上去并不起眼的毛毯却有着一段不平常的来历。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在山西平型关对日军进行一次大规模伏击,消灭了日军高级将领板垣征四郎率领的精锐部队10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各种军需物资。

 

  战役结束后,前方送回大量战利品,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什么都不要。时任八路军太原办事处处长彭雪枫见周恩来所住房间潮湿阴冷,就让周恩来的警卫员廖其康从战利品中拿了一条日本军用毛毯垫在了周恩来的床上。从此,这条毛毯就跟随周恩来转战南北,从山西到延安,又从延安到武汉。行军时警卫员用它包行李,到了驻地就把它铺在周恩来的床上。

 

  1938年8月以后,为了青年学生的安全,周恩来要廖其康护送一批学生到延安去,并在延安等他。这样,廖其康就把这条毛毯又带到了延安。1945年6月,廖其康奉命出征时,将这条珍贵的毛毯交给了他的夫人谢玉英同志保管,此后,不管是南征还是北战,谢玉英一直将它带在身边,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1951年,廖其康调到西南局公安部工作,谢玉英又把这条毛毯带到了重庆,一直珍藏在身边,保存到现在。

 

  1980年,廖其康同志将这条珍贵的毛毯捐赠给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经国家文物局文物专家鉴定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邓颖超曾系这条围巾奔走三镇

 

  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珍藏着一条围巾。围巾为灰色暗花丝织,长1.41米,宽0.55米,中间夹有五条白丝线。这条围巾是邓颖超抗战初期在武汉使用过的,现在是国家一级文物。

 

  据史料记载,1937年12月18日,邓颖超随周恩来、王明等来汉,在中共长江局负责妇女运动工作,在武汉进行妇女、儿童的保护、教育。

 

  汉阳“飞机沟”挖出的飞机残骸

 

  在展品中有个飞机发动机残骸。据陈益祥介绍,这个飞机残骸是2010年我市实施六湖连通工程时,从国博中心和腰路堤之间的工地上挖出来的。

 

  据当地一位80多岁的老人回忆,1938年武汉抗战时,他曾亲眼看到了一架飞机坠落在那里。当时,巨大的飞机残骸把地上砸出了100多米的深沟,人们就把这飞机坠落的地方叫“飞机沟”,直到现在当地居民还这么叫。

 

  “可惜的是,由于掌握的信息量太少,我们无法确定这个残骸属于什么型号的飞机,是敌机还是我军的飞机,只知道它是当年那场空战中遗留下来的、少有的实物见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