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栲栳村发现清末古建筑群 将列入遗产保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近日,即墨市博物馆在海防遗迹调查中,发现一处保存相对完整的清代古建筑群。记者昨天了解到,位于即墨丰城中心社区栲栳岛的古建筑群,为清末建筑。据考证,金口古港淤积后,距离不远的栲栳岛码头成为当时对外通商船只的重要口岸,当地许多船商纷纷加入海上运输队伍,船老大发家后,在栲栳村建造了大量的四合院建筑,古朴精美的建筑群至今保存完好,对研究青岛在清末时期海上丝绸口岸和古建筑风格,有着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历经风雨依然保存完好

 

  “因为这个村相对比较偏远,所以知道古建筑的人并不多。”走进即墨丰城中心社区的外栲栳村,眼前出现了许多古老的建筑,这些建筑多为四合院形式,虽然历经风雨,渔民也已不再居住,但大门楼上精美的木雕仍然清晰可见,随处可见的青砖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在村中间位置,有一处古老的祠堂是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成为当时渔民祈求海神保佑的信仰中心。

 

  “古建筑群位于即墨里栲栳村和外栲栳村,主要由栲栳码头遗址和古建筑两部分组成。”即墨市博物馆馆长张文波介绍说,前不久,他们在海防遗迹调查时,发现了这处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可以说是清末古建筑的代表之作。经考证发现,这里的古建筑都是由当时的商船老大所建造。

 

  房屋建筑风格极其讲究

 

  清末民初,“栲栳帮”海运发家后,回乡建设多处具有地方特色的砖木青瓦结构的小四合院,属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建筑。房屋多为硬山顶两面坡砖石木混结构,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屋顶多用青色小板瓦,以合瓦屋面和仰瓦灰梗屋面为主,无吻兽和脊兽,滴水以莲花形为主,饰以简单花卉纹;门窗皆为木制,部分木窗用格栅组成精美的图案;墙体多用毛石干砌而成;整体布局及细部表现匀称精美,为本地区古代传统民居的代表之作。外栲栳村杨家祠堂相传也是 “栲栳帮”鼎盛时期,这些大富户筹资所建,保存完好,祠堂为砖木结构。同时,村里还保存一座方形二层绣楼,是大户人家给女儿建造的闺阁。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