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区首次出土三艘清代古船 属于重大发现

       连续5天,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以下简称“市考古院”)陆续公布2014年度广州考古五大发现。昨日,市考古院完成最后两大发现的公布,北京路出土的清代古船以及越秀中路南汉宋代河岸建筑遗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同时,新快报记者获悉,本周六的“世界文化遗产日”,市考古院将在德政路与中山四路交界处举办现场活动,展示去年的考古发现,市民可以现场了解考古的同时,还可以体验文物修复拓片等。

 

  其中入选第四大发现的北京路清代古路,发掘地点位于北京路17-43号等地段商业住宅项目工地,清理清代至民国时期红砂岩建筑基础,出土陶瓷器、铜钱等遗物,最重大的发现当属3艘木船。

 

  木船分别编1、2、3号,船首在北,稍上翘,船尾最深处距现地表3.5米。1号船最小,压在2号船中部上方,船尾已残破。2号船最大,残长19.2米、中间宽约3米,船后部两侧船板向两侧裂开,宽3.5米。两端略有残缺,尖首。3号船在2号船西,残长15.2米、中部宽2.6米。尖首,尾部残缺,结构不明。初步考察,这3艘木船的木料均以杉木为主,船舱壁板、隔板等少量构件为其他杂木。

 

  据了解,从出土物及地层关系判断,这3艘木船废弃年代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属清代晚期,其制造和使用的时间则可能早至清代中期。清代中晚期珠江口地区的海盗用一种“快蟹船”抢夺商船财物,这次发现的2、3号船与快蟹船相似,可能是官府用于巡逻缉捕之用。

 

  这是广州历史城区首次出土的古船,为广东船的造船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记者从广州市博物馆获悉,3艘古船已经出土完毕,正在进行脱盐脱水处理,未来将在广州博物馆新馆展陈。

责任编辑:小白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