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藏百万珍品展出不足百分之一 北院将扩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故宫博物院”木质牌匾(1925-1930年) 据单士元先生回忆,1925年故宫博物院建院前夕,临时理事会理事长李煜瀛先生在故宫文书科将经过粘连的丈余黄毛边纸铺于地上,用大抓笔半跪着书写了“故宫博物院”五个气势磅礴的颜体大字。在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日那天即已做成匾额悬挂在神武门城楼上。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坐在乾清宫中的溥仪(1917年) 1917年,安徽督军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拥戴溥仪进行了十二日的短暂复辟。照片为复辟期间,溥仪坐在乾清宫龙椅上  坐在乾清宫中的溥仪(1917年) 1917年,安徽督军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拥戴溥仪进行了十二日的短暂复辟。照片为复辟期间,溥仪坐在乾清宫龙椅上。

 

  目前,故宫博物院藏老照片近两万张、玻璃底片两万余张,既有清宫旧藏,也有民国旧藏。在此次老照片展览中,故宫文物南迁照片,再次引来人们对故宫“珍宝”的关注。

 

  根据简介,1933年1月,日寇攻陷山海关,北平危急。故宫博物院理事会紧急决定,将部分院藏古物避敌迁移。2月6日至5月15日,前后分五批,将13427箱又64包文物分批运往上海,暂存于法租界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的故宫博物院驻沪办事处。其后又转存于新建立的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后来又转迁台湾,现存台北故宫。那么故宫现在又究竟有多少珍宝呢?现在的状况又如何?

 

  百万藏品举世无双

 

  目前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中有元、明、清版本总数在36万册(件),较南迁善本旧籍数量多一倍以上。其中,选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善本在10万册以上,满、蒙、藏文图书的品种、数量较台北故宫多7倍以上,北京故宫还有大量“别无分店”的孤本特藏,举世无双。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故宫院藏文物180多万件(套),其中国家珍贵文物占93.2%,数量和质量均居我国第一,在世界博物馆中也是名列前茅。故宫不仅文物藏品丰富,而且还是以珍贵文物为绝对主体的“倒金字塔”藏品结构,更是迥异于世界其他博物馆以资料为藏品之最、珍贵文物占很小比例的“金字塔”结构。

 

  此外,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还分为绘画、法书、玉石器等25大类,品类完整。其中,玉器收藏上迄新石器时代下至清末没有断档,这一点世界上没有哪个博物馆可以媲美。据统计,2012年、2013年、2014年参观故宫博物院的人数分别为1535万人次、1456万人次和1525万人次,比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世界级博物馆均高出数百万人次,是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

 

  文物展出不足1%

  然而,近600年“高龄”的紫禁城和院藏历代珍贵文物,如今却承受着巨大的安全压力。据单霁翔讲,180多万件(套)文物藏品中仅对外展出1万件,近百万件没有得到及时修复,一些大型文物藏品达不到防火、防虫、防尘等基本保管条件。目前故宫博物院开放面积约37万平方米,占故宫总面积的52%,有相当一部分古建筑长期用作业务办公和文物库房。此外院内还有50余座“彩钢房”和一些临时建筑,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北院选址京城西北方

 

  据了解,为从根本上消除故宫面临的安全隐患,全面恢复古建筑的本来面貌,2012年5月,故宫博物院提出建设“平安故宫”工程的方案。2013年4月,国务院会议原则同意。作为“平安故宫”工程核心内容的北院区项目,选址在海淀区上庄南沙河畔的西玉河,建筑规模准备安排12.5万平方米,未来故宫博物院北院区的建筑群会是一组绿色、低碳、零排放的现代化智能型建筑群。

 

  单霁翔介绍,皇宫在紫禁城外面寻找发展空间,大多选择在西北郊地区,如畅春园、圆明园、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组成的“三山五园”,均在今日海淀区范围内,形成传统,因此故宫博物院此次在北京西北方向选址。据介绍,目前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已完成规划构思,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建筑策划等。“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建成后,预计每年将迎来不少于300万的观众。”单霁翔说。

责任编辑:小白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