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人神共舞 惊现梦露经典动作(组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刷牙、洗脸,新的一天开始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嫁娶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石窟艺术的创造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朝学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各国王子举哀图

 

      一

 

  令张大千乐不思蜀的,是敦煌唐代壁画的古典美。

 

  让常书鸿流连忘返的,却是敦煌早期壁画的超现实主义画风。

 

  1935年秋天,留学法国的常书鸿看到伯希和编著的《敦煌图录》后大为震惊。他一直崇拜欧洲文艺复兴的艺术,不知道中国还有这样一种绘画传统——仅凭线条就有一种摄人魂魄的力量。他觉得,拿西洋油画的精品与敦煌壁画相比,无论在时间上,还是艺术手法上,敦煌都毫不逊色甚至超前。

 

  深受法国现代派绘画影响的常书鸿,把敦煌早期壁画与法国野兽派等量齐观,他甚至怀疑敦煌275窟北凉壁画《伎乐图》,在1532年之后被法国野兽派画家卢奥抄袭成《对耶稣的嘲弄》。尽管二者的创作时间相差1500年。

 

  显然,《对耶稣的嘲弄》是卢奥从《敦煌图录》中获得的灵感。常书鸿从中看到了中国绘画摆脱西方艺术主导的希望。

 

  著名翻译家和艺术评论家傅雷先生也发现,敦煌壁画作品最合乎现代人的口味,现代人可以在敦煌壁画中汲取无穷的创作源泉,学到一大堆久已消失的技巧,体会到中国艺术的真精神。

 

  美学家、诗人宗白华认为,受西域传来的宗教信仰和新艺术技法的刺激,敦煌画家摆脱了传统礼教的束缚,在洞壁上尽情挥洒他们的幻想和热情。线条、色彩、形象,无不飞动奔放,虎虎有生气。他说:“天佑中国!我们的艺术史可以重写了!”

 

  历史上曾经无比辉煌的汉唐绘画传统掩埋沙漠数百年之后,终于在遥远的巴黎街头,在北平、上海,被常书鸿等人再次发现。

 

  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幸运。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