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特种工艺镜
2015-03-03 14:45:29 作者:尚刚 来源:《南方文物》 已浏览次
唐代,特别是从高宗至德宗(650~805年)的一百五十余年,铜镜艺术灿烂辉煌。玉成唐镜的因素自有种种,关于造型的丰富、构图的自由、题材的纷繁、原料的精纯、铸造的考究,本文不再缕述,以下,要讨论的是施之镜背的特殊装饰方法,包括螺钿、宝装、宝钿、金银平脱、金背、银背等镶嵌的做法和鎏金。对于唐镜艺术的灿烂辉煌,它们至关重要。
四. 宝 钿
宝钿采用的也是镶嵌工艺。宝钿镜的确切实物在中国尚未闻发现,不过,在陕西扶风的法门寺寺塔地宫里,获得了有被咸通十五年(874年)石刻《衣物帐》登录的宝钿舍利函,即“金筐宝钿真珠装”的“珷石函”和“真金函”。观察“真金函”可知,若在金属器物上做宝钿装饰,则应为以扁金丝编出纹样轮廓,而后焊接到器壁,再镶嵌饰物。至于“金筐”,则指在花纹边缘一周焊接的细巧金珠。同样做法的装饰还有一例,即西安何家村窖藏的那只金把杯,据此可以推测,所谓宝钿应为“金筐宝钿”的简称。唐代文献中,“宝钿”被常常说起,但对金筐,记录较少,不过,唐诗里还有“瑟瑟蹙金匡”的句子。“金匡”显为“金筐”的异写。

金筐宝钿珍珠装珷玞石宝函
金筐宝钿的技法早见于纪元前西徐亚人的饰物,隋唐人采用它,大约也是从西方民族学习来的。唐代文献里,出现较早的宝钿器物也往往同西域有关,如贞观十四年(640年)平高昌时,著名番将阿史那社尔因清廉受赐的“高昌宝钿刀”等,它当是史籍记录的最早“宝钿”器物。开元初,已占据中亚的大食也曾献来“钿带”{15},而唐代的宝钿带也被用来赐番客。
与其他宝钿器物比较,载籍记录的宝钿镜稍晚,已知最早的当推玄宗赐安禄山的宝钿镜,那是在天宝九载(750年)的天长节。伴随盛唐奢风的弥漫,到8世纪中叶,宝钿极盛。显然是由于太奢华、太糜费,且又形成了装饰风气,至德二载(757年),肃宗便要禁它,广德二年(764年)、大历三年(768年),代宗还要禁它。但是,这种诏令的持久效力实在让人生疑,禁绝已不可能,就连若干年后的减少也难指望。这不仅因为上述禁令的间隔时间太短,还因为宝历二年(827年)岁尾,文宗刚刚即位,就下诏停造以金筐瑟瑟宝钿装饰的宫禁床榻,宝钿的滥用已及床榻,这肯定是帝王禁令并无长效的证明。
宝钿装饰虽然风靡,但考古学提供的宝钿镜却绝少,如今仅知一面。1954年,在西安韩森寨,出土过一枚直径不及5厘米的“错金镶料镜”,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枚小镜,被称为“镶绿白料饰鎏金铜镜”,应当就是它。从图像判断,它以金筐镶嵌的工艺做出装饰,虽然嵌物脱落已多,但当年的风采仍不难体会。若从制作工艺的角度,其做法应属宝钿。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镶绿白料饰鎏金铜镜
隋唐五代,佛教盛行,宝装、宝钿中的“宝”,或许就语出佛典。佛家常说“七宝”,即令取其与装饰有关的狭义,认做七种珍宝,但不同的经典对其解说仍不尽相同。假如不局囿于某一经典,佛家的七种珍宝指金、银、水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真珠之类。这样,宝装、宝钿中的“宝”指的是玉石之类。
依据以上分析,假如对螺钿、宝装、宝钿做个区分,那么,在隋唐五代,纯嵌蚌片的应是螺钿,既嵌蚌片、又加嵌玉石之类的当为宝装,纯嵌玉石之类的或即宝钿;螺钿、宝装的图案与装饰面平齐,宝钿的图案高于装饰面。
责任编辑:小赖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