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石柱回归待时日需海关等部门配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流散到挪威的圆明园石柱 资料图

 

      2014年2月,一条圆明园流散文物的新闻引起社会关注。一个多世纪前,被当时在中国定居的前挪威骑兵军官买走的7根圆明园石柱,有望于2014年秋季重回中国。不过到现在,石柱回归却仍然遥遥无期。

 

      回放 捐款挪威博物馆 助文物回归

 

      2014年2月,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报道,挪威卑尔根KODE博物馆与中国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达成协议,7根圆明园石柱定于当年秋季重回中国,并放在黄怒波的母校北京大学展出,黄怒波将向这家博物馆捐资160万美元。

 

      这些石柱是卑尔根KODE博物馆收藏的2500多件中国艺术品的一部分。该博物馆的中国艺术藏品是约翰·威廉·诺尔曼·蒙特在1907年至1935年间捐献的。

 

      黄怒波先生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在北欧诗歌节结识该博物馆馆长,黄怒波向馆长及其中国艺术品管理董事会说明了圆明园对于中国人民的重要性,希望博物馆能考虑到这些文物对中国的意义。

 

      随后,黄怒波与该博物馆达成协议。博物馆强调,尊重中国人民感情,会将文物永久留在中国展出。

 

      按照计划,2014年9月,这些石柱将被送到北京大学展出。

 

      进展 回归还需时日 要文物局、海关等部门配合

 

      之前说好的回归日期早已过去,但是记者并未发现有任何关于圆明园文物已经“回家”的新闻。

 

      近日,记者询问北京大学宣传部门,工作人员证实,北大尚未收到来自挪威的石柱,至于文物的最新进展,该工作人员表示不知情,请记者向中坤集团询问。

 

      记者联系到中坤集团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证实,圆明园石柱还在挪威,尚未启程,公司确实非常想促进圆明园石柱回到中国,集团已经向该博物馆捐款,但是遗憾的是,目前没有最新进展。

 

      对于文物回家“卡”在何处,该负责人没有明确回复,只是表示,文物从海外“回来”手续比较特别,需要国家文物局、海关等部门的支持。

 

      新闻背景

 

      据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谁收藏了圆明园》作者刘阳介绍,这7根大理石柱均高约1米,保存相对完好。一旦圆明园石柱回归,将是继去年兔首和鼠首后,目前最大的一批圆明园海外回归文物。

 

      这些石柱原本位于圆明园内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分属于养雀笼、谐奇趣、海晏堂和方外观等西洋建筑外侧镂空扶手之间的石构件。刘阳称,这几个石构件在建筑当中并不起到决定性作用,比如承重等,而只是一些装饰性构件。

 

      所以据推断,这些雕刻精美的石柱应该是在圆明园被焚毁后,被人用马车运出圆明园的,但具体年代无从考证,后被挪威骑兵军官蒙特购买。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