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专职摄影师:感觉故宫是活的
图为珍宝馆颐和轩窗下晒着太阳、蜷成一团打盹儿的猫咪。
22日是农历冬至,中午故宫博物院新浪官方微博上,就上传了冬至主题的“紫禁城的物候”系列图片,一小时即有数百条转发。冬至时的紫禁城,当然会有寒风中依然恢弘的宫殿,但是你可能想不到,还有停在太和殿前汉白玉栏杆上的肥麻雀,以及在珍宝馆颐和轩窗下晒着太阳、蜷成一团打盹儿的猫咪……照片拍摄者、故宫专职摄影师王?用他的镜头,呈现出另一个维度的紫禁城。
“紫禁城的物候”是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上一个很受网友欢迎的栏目,以二十四节气入手,每个节气当日都会发送王?拍的故宫照片,其中有些就是故宫中的花、树、鸟、猫等动植物,并配上温馨的文字。在王?看来,照片记录下每个节气故宫动植物的变化,“能让大家看到四季交替,感觉故宫是活的”。
作为故宫博物院的专职摄影师,王?平日最主要的工作是给故宫馆藏的文物拍照,而他开始拍摄“紫禁城的物候”,源于今年2月7日的那场“紫禁城初雪”。“一大早上班,趁还没开放,我拍摄了一些紫禁城的雪景,没想到发到微博上很受网友热捧,一下子转发了好几千条。”王?回忆。运营故宫官微的“小编”郭珽介绍,看到“紫禁城初雪”在微博上的热度,就想到拍故宫实景来展现二十四节气,于是故宫官微上的“紫禁城的物候”栏目应运而生。
在拍每组“紫禁城的物候”前,故宫博物院的微博运营团队都会给王?提出要求。负责微博运营的于壮说:“比如惊蛰到了,就会让他尽量拍些宫里的小动物,来体现春天的动感。”相比其它三个季节,植物都光秃秃的冬天其实最难拍好。离冬至还有好多天,王?就满紫禁城地溜达,寻找拍摄合适素材的灵感。在昨天发布的冬至系列图片里,王?用太和殿前正午的日晷来表现这个一年中白天最短的节气,而那只晒太阳的猫咪更是被一位网友这样评价:“喵星人都冷得成团了。”
拍片只是第一步,随后的选片、修片和发布,凝聚的是整个故宫微博运营团队的心血。每张“紫禁城的物候”图片上都标有节气名,而选用的字体也大有讲究,全部来自名家碑帖,比如图片中的“冬至”二字就选自唐代书法家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而为了符合微博的看图习惯,王?特地选择了竖片的构图方式,“这样能更好地展现故宫这个巨大建筑群中小巧角落里的美。”
在这个读图时代,网友参与互动的热情让故宫官微团队的工作人员感到惊讶。今年3月26日,故宫官微发布了一条有关清代报警设备“别拉”的微博,引来许多网友追问“怎么报警”。“别拉”是位于太和门前广场两侧的望柱栏杆,栏杆顶部的小圆洞与下面的仰莲凿通后,里边放置多枚石珠。有险情时,守卫人员用金属小吹筒,从上面向洞里吹气,连珠互相碰撞发出响声报警。3月27日,故宫官微赶快发布了一条详细的微博,并附上王?拍摄的多角度“别拉”图,最后被网友转发了3000多次。
还有许多网友看到故宫官微上的“紫禁城的物候”,也忍不住来到紫禁城寻找王?照片中的景致。为了增加与大家的互动,故宫的官微上又专门开辟了“爱上这座城”栏目,发布普通游客拍摄的故宫美图。王?感慨,紫禁城的美是需要用心去体会的,如果大家不是像以前一样走马观花,而是放慢脚步去观察,一定会发现更美的故宫。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