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物上交者应“赏当其劳”
2014-12-04 09:55:37 来源:红网 已浏览次
陕西洛南县农民雷军政将一把三年前挖出的石斧上交,因而获奖100元。但村里有关他“傻”的议论却让他和家人抬不起头,“我也觉得自己太傻了”。与他有同样遭遇的还有25岁的李磊,他在上班时捡到一柄青铜剑,随后交给文物部门,为此获奖励500元。但他很快因同事的一片议论而陷入纠结,“奖这点钱太寒酸了,不交吧,又犯法”。与记者交流时,他们的表情中充满了上交文物后被舆论所裹挟的纠结与无奈。(12月3日《法制晚报》)
根据我国《文物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国有文物所有权受法律保护,不容侵犯。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违反法律规定,盗窃、哄抢、私分或者非法侵占国有文物的,以及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的,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捡到文物者将其及时上交国家,属于法定义务,这一点毫无疑问。如果隐匿不报或经不住利益诱惑予以倒卖,必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同时,《文物法》还规定,发现文物及时上报或者上交,使文物得到保护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国家给予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然而,对如何奖励(特别是物质奖励),相关法规却语焉不详,并无明确标准。恰如某地文物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所言:10块钱属物质奖励,50块钱也是物质奖励。奖励缺乏依据,难免会出现奖励金额过低、上交者被舆论所裹挟的现象。
更为尴尬的是,国家对上交文物并无专项资金,即便是几百元的奖励,也只能从文物部门的办公经费中支付。且不说这是否会影响到文物部门奖励上交者的积极性,起码其办公经费是有限的,根本不可能拿出太多的钱来作为奖励。古人云:“国家大事,唯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近年来,对文物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还是比较大的,“罚当其罪”基本能够做到。可是,奖励方面虽然不能说是“空头支票”,顶多也只能算“聊胜于无”,“赏当其劳”无疑还存在不小差距,成为文物保护的短板。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国家应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文物保护的意识。同时,适当的奖励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体现了国家保护文物的决心和诚意,也能鼓励更多的人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嘲讽文物上交者“傻”的言论当然是错误的,但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现行法规存在的不够完善和明晰之处。应该通过出台条例或司法解释的方式,明确界定奖励的金额,并为此设立专项资金。如此一来,不仅便于文物部门操作,也能真正做到“赏当其劳”,让爱护、保护文物之风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小赖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