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洗工遇上古建筑 西安古文物地标被洗白后
大雁塔洗白后
小雁塔表示不服
我爱洗澡皮肤好好,哦哦哦哦
近日网络上有关乾陵千年石刻遭“洗澡”、被“美白”的报道,引起网友的极大关注。大家觉得这样做违背了文物修复“修旧如旧”的原则,破坏了历史沧桑感,而乾陵文保员称清洗就是保护,那么如果西安的一些地标性古建筑被“洗白白”后,会是如何样子呢?你是支持“修旧如旧”保持历史沧桑感,还是支持“洗白白”后的“清洁美”呢?
2014年11月27日,乾陵。镇守帝陵的两尊石狮子成了“黑白配”,引起众多游客好奇。根据记者乾陵实地调查时粗略统计,发现被“洗澡”的石刻有20余尊。与周围未洗过的石刻相比,一白一黑,差别明显。
游客认为破坏文物沧桑感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依山而建,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其中最著名的是它磅礴的陵园规划及地表大量的唐代石刻。
27日上午,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经过神道两旁,看到几尊被清洗后发白的翁仲(专指陵墓前面及神道两侧的石像,除人像外还包括动物及瑞兽像)时,不断向导游询问为什么会这样。记者倾听后发现,几名导游均称这些石刻历经千年风吹日晒,此前身上长满厚厚的苔藓,局部也产生了裂纹,现在发白是因为用保护技术进行了清洗,且将缝隙灌上、抚平,为的是更好地保护石刻。
对此,来自福建的游客江先生说,把千年石刻弄得黑白反差如此强烈,这种保护方式违背了文物修复“修旧如旧”的原则,破坏了文物的历史沧桑感,让人实在看不懂。
记者初步统计,神道东边明显发白的翁仲有3座,西边有4座,加上一尊石狮子及部分“六十一番臣”像,被“洗澡”的石刻有20余尊。
乾陵文保员称清洗是保护
针对乾陵石刻被清洗修复一事,乾陵管理处一名文保员讲,石刻表面的苔藓会加重水分含量,尤其是近些年工业污染的加剧,雨水里面硫、酸成分增加,对石刻文物表面的腐蚀比古代时加大,特别是冬季,雨水结冰对风化层破坏严重。目前采用的物理清洗,没有干预文物本身的面貌,石刻原本就没有苔藓,清洗是恢复历史真相。
这名文保员称,修旧如旧的“旧”并不是破旧的“旧”,而是文物的原貌和原有的历史信息,他们对石刻采取清洗修复的保护做法是正确的。文物也是有寿命的,应该健康地活下去,有病就得医治,他们不能为了当代人的欣赏而不作为。清洗石刻是对文化的尊敬,是为了让它们干干净净地存在。
对此,中国雕塑学会理事、西安美院雕塑系教授赵历平曾表示:“石刻被"洗干净"了,也许工作人员认为处理掉的是污垢或是锈迹,但实际上洗掉的是历史文化的"包浆",这是文物经过千百年沧桑历史的演变,在表面形成的氧化层,也是文物的保护层,不能轻易改变它。”
责任编辑:小赖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