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传承“非遗”是历史任务更是社会责任
2014-09-16 10:29:37 来源:嘉峪关日报 已浏览次
面对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受人类社会结构和环境改变的影响,当前,由于我国普遍存在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逐渐改变,资源流失状况严重,继承人缺乏,导致一些民间传统技艺面临消失。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球人类面临的一大严峻问题。
近日,我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公示,标志着我市民间文化资源得到很好的挖掘与传承,一些民族记忆得到恢复,这无形中对我市建设文化强市起到了助推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要求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我省也出台了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实施方案。早在2012年年初,市委就制定了《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特色文化强市的意见》,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公民素质明显提高,培育形成嘉峪关精神,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城乡文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品更加丰富,体现嘉峪关特色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6%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随后,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特色文化强市的实施办法》,专门提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任务。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当前,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我们要抓住机遇,深化交流合作,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合理开发推广,打造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进一步增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
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民族文化只有人人参与,民族记忆才不会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有效地得以传承和发扬。文化遗产是一种观念更新与提升的过程,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不仅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作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一种反映民族精神与民族传统技艺、民族智慧的结晶。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底蕴,更是反映民族文化渊源的根基。日常生活中,老百姓总感觉这些东西离自己很遥远。这说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还没有走近百姓生活,老百姓对传承的意义了解不深。能让传承与保护工作得到有效发挥,我们还得进一步增强老百姓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弘扬意识,这样才能做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反映民族生活一种特有的文化与行为的表达方式,是体现民族创造力的有力证据,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维系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是承载民族文化繁荣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补充剂。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不但要记住以往历史的篇章,还要将它融入时代前行的行列,这不仅是历史的需要,更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只有保护、传承人类生态和文化的精髓,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小娟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