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影子戏成“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者7月7日从衡山县委宣传部获悉,衡山影子戏作为“中国皮影”的一部分,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衡山影子戏大约起源于清顺治初年,经过3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目前流传甚广,遍布衡山县及周边地区。衡山影子戏以2人包打包唱的形式演出。同时,2人还要手脚并用操控弦、笛、唢呐等乐器,显示出了影子戏艺人的高超才艺。

  衡山影子戏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从2009年开始启动。今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将衡山影子戏和我省的皮影戏以及河北唐山、陕西华县等地的皮影戏捆绑为《中国皮影戏》,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申报,并成功获批。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