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博物馆传递大文化——北京93号院博物馆即将开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京93号院博物馆

      中国文物网讯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中国文化建设的目标,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曾表示,要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有的博物馆数量还远远不够。中国博物馆应该伴随经济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继续快速发展。文化强国的实现需要有一些清晰明了的定量指标,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与国民人口数量的比例应该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为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建设,保护、弘扬和推广民族文化遗产,北京93号院博物馆将于6月18日开馆,并于当日举办揭牌仪式,相关领导、专家、非遗传承人等各界人士将出席开馆仪式。

      地处北京琉璃厂核心区域的93号院博物馆是以展示、体验、交流非遗及民俗手工艺品为主,兼顾非遗作品销售的小微博物馆。其展示范围涵盖非遗及民俗工艺的诸多门类,毛猴、兔爷、面人、绒鸟、风筝、草编、木雕、内画、金漆镶嵌、宫廷补绣等等,无一不是精工细作。

      据93号院博物馆馆长蔺炜介绍,93号院博物馆是进行非遗和民间艺术传播和体验的基地,博物馆借助大栅栏-琉璃厂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民居为受众打造了一个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体验、展示和交流的场所。在蔺炜看来,博物馆其突出的特点是“博”,展示的是“物”,93号院博物馆是一座小微博物馆,但这座“小博物馆”传递的却是“大文化”。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是当今社会的两个重要课题。服务公众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是博物馆的责任与使命,而博物馆又是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坚力量。

      对于北京93号院博物馆来说,服务公众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正是其建馆目的和立馆宗旨。专家称,对于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来说,兴建博物馆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式。北京93号院博物馆收藏和展示的不仅是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品,还有相关的民族记忆和遗产技艺等。通过北京93号院博物馆这个载体,可以很好地对民族遗产进行集中收集、保存、展示、展演、研究、传承和培育,让大众在日常中领略民族文化遗产的魅力,让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