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博物馆成绩与隐忧:发展迅猛 合格仅1成多

      成绩与隐忧同在


      民办博物馆发展迅猛,但合格的只有一成多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中国紫檀博物馆免费开放,吸引了大量观众参观。位于北京朝阳区高碑店的紫檀博物馆,仿明清的建筑既有浓郁的中国古代宫廷风格,又富有现代气息。五层主体展馆收藏了千余种用紫檀、乌木、黄花梨木、金丝楠木、鸡翅木等珍贵材质雕成的宫廷木器精品,以及数百件明清古家具。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陈丽华介绍,成立于1999年的中国紫檀博物馆,旨在收藏、整理和制作紫檀家具,希望能够将中国传统的木器文化传承下去。

 

      中国紫檀博物馆这样的民办博物馆不是少数,我国的民办博物馆大多数从2000年开始发展起来,起步晚、发展快。

 

      根据国家文物局2013年度博物馆年检备案情况,截至2013年底,全国博物馆共计4165家,国有博物馆3354家,民办博物馆811家。其中民办博物馆增速尤为显著,比2012年度增加164家,所占比例由2012年的16.7%上升至19.5%。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指出,在博物馆事业中,民办博物馆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民办博物馆规范化建设评估报告指出,民办博物馆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亮点,民办博物馆收集保藏了众多藏品、对丰富博物馆类型贡献显著、民办博物馆社会影响日益扩大、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根据此次评估数据,2012年,民办博物馆共举办基本陈列1072个、临时展览1973个,馆均1.65个和3.05个,比2010年增加20.4%和16.2%。2012年,民办博物馆平均开放天数为309天,186家开放天数达到360天(常年开放),占28.74%。

 

      专家指出,民办博物馆和国有博物馆形成了相互补充,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文物外流、保护了文物,给观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择。

 

      民办博物馆迅猛发展的同时,社会影响力不足、资金筹措能力弱、规范化程度低等问题也日益暴露。根据民办博物馆规范化建设评估报告,全国民办博物馆达到合格线的才占13.6%。

 

      对此,不少民办博物馆馆长也有苦衷。不少馆长提到,民办博物馆发展受政策、人才等的限制。陈丽华就提到,和国有博物馆相比,资金短缺是民办博物馆普遍存在的难题。西安大唐西市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希望,让民办博物馆有同等机会享有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参与国有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一位专家尖锐地指出,在民办博物馆领域,已经出现了两种语境,一边是民办博物馆呼吁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一边是民办博物馆发展中出现不规范的情况,两种语境亟须调和。

 

      困难与问题并存


      法律政策未到位,部分博物馆涉嫌超范围经营

 

      民办博物馆当前的困境,与国家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尚未到位有关。例如民办博物馆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但这个出现在法规性文件中的称谓,在基本法律《民法通则》的法人种类规定中却没有出处,法律规定“缺席”,导致包括民办博物馆在内的众多民办非企业单位“身份”不明,客观上造成民办博物馆的政策环境存在不确定因素。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博物馆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法律把民办博物馆界定为‘民办非企业法人’,这不仅使得民办博物馆很难享受财政拨款,也使得自筹资金的方法难以为继。而且‘民非’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还没有形成体系。”

 

      此外,在民办博物馆行业管理层面,还存在准入审核制度缺陷、设立条件规定不明晰、运营监管不到位、退出机制尚未形成、地方政策措施不配套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办博物馆可持续发展。

 

      当然,专家也指出,就民办博物馆发展现状而言,困难与问题并存。从民办博物馆本身来说,也存在不少问题:博物馆财产与举办者财产的分割不清晰、文物藏品真假不清和来源不明情况普遍存在、部分民办博物馆目标宗旨与非营利性质不符、部分民办博物馆涉嫌超业务范围经营。

 

      特别是近年来不少民办博物馆属于“前馆后店”,藏品展示和产品生产一体化,有些民办博物馆还存在办文物商店、搞文物拍卖等涉嫌超范围经营,受到了不少人的诟病。专家指出,民办博物馆的业务范围是藏品收藏、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社会教育。民办博物馆可以开展一定形式的经营业务,但经营剩余收入不能作为利润在成员之间分配,只能用于博物馆所开展的各种社会活动以及自身的发展,而不少民办博物馆在此方面却边界模糊。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