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才奇缺 博物馆竟成古董仓库

      程 君

 

      报载,清远市博物馆拥有1400余件文物,其中有不少是特别珍贵的文物。然而由于受专业人才欠缺、场地限制等原因,不少“镇馆之宝”无处展出,藏在库房人未识。虽然博物馆几乎是免费参观的,但前来参观的人却寥寥无几。这也引起社会上对全市博物馆专业人才奇缺的忧虑和思考。

 

      人才是博物馆事业的支柱,是博物馆工作水平的体现。任何一个博物馆要持续发展,都必须依靠人才,只有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才能保证博物馆工作步入良性循环。

 

      我们知道,博物馆工作人员一般包括两类,一类是持续发展博物馆事业所需要的管理、专业技术和工勤岗位人员,这部分人员工作相对稳定,工资一般由财政买单;另一类是博物馆日常运行所需要的后勤人员,包括24小时巡逻值班的安全保卫人员、讲解员、展厅工作人员、保洁员等,这部分人员的工资一般由博物馆经费支出。

 

      笔者调查发现,清远不少博物馆两类人员均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主要是与博物馆事业对口的考古、文物或博物馆学专业的人员不足,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博物馆承担着文物的收藏、研究和教育职能,不是一个简单意义的古董仓库,任何一件文物都包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只有对文物进行科学的研究才能有效地保护和利用。

 

      向公众传播文物承载的信息并使公众接收这些信息是一个博物馆存在的意义,这些都需要专业人员甚至高水平的研究人员才能完成。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后,公众与博物馆之间将不再有门票的障碍,彼此之间加强了联系。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和了解博物馆,必然会对博物馆提出更高的文化需求,可是以博物馆现有的人才资源,难以满足免费开放后公众对博物馆越来越高的文化需求。

 

      人才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从专业知识来看,博物馆不仅需要传统的文物、历史、考古、文化、民俗等与博物馆相关的人文学科领域的人才,还需要经营、策划、管理、产品研发等复合型人才。从职称构成来看,博物馆应当具备一定的高级职称人员。从年龄构成来看,各个年龄阶段也要占有一定比例,形成一个梯队。当然,这样理想化的人才结构毕竟只有部分博物馆能够具备,但仍然不失为大多数博物馆努力的方向。

 

      笔者认为,在解决博物馆人才紧缺、高层次人才空白的问题上,清远各级政府要起主导作用,一方面,政府要支持博物馆加强对现有职工的培训,制定、落实培训计划,提高博物馆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政府要给予博物馆一定的人才招录自主权,使博物馆能够招聘到真正符合自身需求的人员,对于那些高学历的研究型和复合型人才,政府要设立绿色通道,以优惠便利的条件引进人才。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