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种日本回流藏书亮相北大 具有很高文物价值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大仓文库”善本展今日在京举行。近千种日本回流藏书经过近5个月的整理终于与读者见面。

  20世纪初,在日本访问的中国藏书家董康因急需资金,将所藏部分典籍售予其日本友人、大仓文化财团创始人大仓喜八郎。此后近百年间,该财团以这批典籍为核心不断搜储,渐成规模,大仓集古馆也因此成为日本收藏中国典籍数量较多的机构。

  2005年,为筹措收购流散民间日本文物的资金,大仓文化财团决定以18亿日元的价格出售这批藏书,其条件是不得打散拍卖,由中国国有收藏机构永久性整体收藏。

  2012年,北大图书馆在校内外37位专家学者的建议下决定收购这批藏书。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年半后,“大仓藏书”于2013年12月运抵该校。这是百余年来中国回购留存海外典籍数量最多的一次。

  此次回购的“大仓藏书”共931种,28143册。其中宋刻递修本有4部,为研究历代递修源流的依据范本,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9部元刻本也均为书品极佳的精刻精印本。155部明刻本中,嘉靖、隆庆及其以前刻本占绝大多数。15部明活字本中金属活字本多达14部。此外,还有清顺治至乾隆刻本153部,顺治至乾隆间活字本(武英殿聚珍本)39部,清初铜活字本一部、钞稿本111部。

  北大图书馆馆长朱强表示,经过整理,这批藏书将以“大仓文库”专藏形式整体保存于北大图书馆善本库,与其他各类文献一起,在教学与科研中发挥学术公器作用。北大图书馆还将积极开展相关整理开发出版工作,做到资源共享,嘉惠学林。

  同日,北大校友个人收藏的“北京大学文献收藏展”也在北大图书馆亮相。收藏者邱明斤自1980年考入北大图书馆系,就开始留存北大的有关文献。至今已收藏数百件藏品,包括从清末至今百余年间的书刊、证件、证章、邮品、地图、藏书票、纪念册、同学录及其它实物等。

  其中,京师大学堂首任总教习丁韪良编写的中国近代大学最早的理科教科书《重增格物入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北大前校长蔡元培创办的中国第一份国际时讯报纸《外交报》、上百种北大刊物的创刊号等,颇有文献价值。这些书刊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对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史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表示,作为北大116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又恰逢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展览对于传播“五四”精神,展现北大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都具有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