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修复元代古船出土文物 以此断定古船年代

      近日,为配合正在进行的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组织专家,抽调技术骨干修复元代古船出土文物,这批出土文物是元代古船断代的重要依据。

  悠悠古运河穿城而过,承载着600多年的记忆。元明清时期,东昌府作为京杭大运河沿岸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繁盛一时。2002年对运河进行改造时,在闸口北约100米的运河河床,出土了一艘元代古船。历经十余年沉睡,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期间,去年年底,古船被转移至运河文化博物馆。

  聊城原文物局局长、研究员陈昆麟介绍,时光回到2002年,当时聊城正在进行运河改造,在闸口(明清通济闸)北100米处运河河床的东侧发现埋藏在河床底的木头。经过文物专家半个多月的抢救性发掘,古船残骸挖掘出来。这艘古船是聊城文物界的一项重大发现,贴近船身的器物是研究古船年代的一项重要依据。为了更好地确定古船的年代,发掘古船时,文物专家们对船身残存的堆积进行了逐层清理,自上而下大致分为四层。第一层为黑淤土,厚约半米,包含物很多,有金代砖、瓦、瓷片等。第二层为浅黑淤土,包含物多是明清瓷片,厚约15厘米。第三层为黄褐色土,发现有元代瓷片。第四层是船下层,为黑色淤泥,包含物较少,该层较厚、出水、厚度未知。而古船出土在第三层下面,第三层出土物件中均是元代瓷、瓦、罐残片,不见明清遗物,古船的年代可确定为元代。

  资料显示,古船内还出土了4件瓷器。两个瓶、一件碗、一件豆,4件出土文物基本完整,是行船过程中必备之物,用作吃饭、储酒或储水,都是典型的具有元代特征的瓷器。

  近期,博物馆针对出土文物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其后,在资深文物专家的带领指挥下,本着对文物负责的态度,对文物进行了修复。经过整理,此次共修复9件文物。其中铁胎瓶5件,施釉青瓷碗3件,高足杯1件。这次元代古船出土文物的整理,使埋葬地下的元代文物重新展现在市民眼前,也弥补了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元代文物数量的不足,丰富了馆藏。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