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莫高窟被“搬”进电脑
1月末正是莫高窟的旅游淡季,洞窟静静地矗立于沙漠一隅。导游吕文静带着游客进入一个洞窟,里面漆黑一片。她一边讲解,一边用手电照亮一小块儿洞壁。顺着光束望去,才能一睹莫高窟彩塑的芳容。
1月末正是莫高窟的旅游淡季,洞窟静静地矗立于沙漠一隅。导游吕文静带着游客进入一个洞窟,里面漆黑一片。她一边讲解,一边用手电照亮一小块儿洞壁。顺着光束望去,才能一睹莫高窟彩塑的芳容。
洞窟外,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里,工作人员正对采集设备传回的图像进行拼接。电脑屏幕上,壁画全貌一览无余,壁画明亮柔和,线条清晰流畅,画面如湖水般荡漾开来。将显示尺寸调节到最大,细细端详,衣衫质地清晰可见,人物表情生动至极。
这就是莫高窟数字化工程的成果:经过数字摄影采集方案设计、通过定制轨道、摄影车、摄影框等专有设备逐行逐格进行摄影采集,将上千甚至更多的原始图像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图像。
有1600多年历史的敦煌莫高窟,至今保有735个洞窟。过去一年里,敦煌研究院新完成了20多个洞窟的数字化档案拍摄,至今已实现了约90个洞窟的数字化。
初衷
希望人们在千百年后还能领略莫高窟的样貌
敦煌的数字化,始于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的一个想法:让敦煌石窟得以“永久保存”。
莫高窟窟内的彩塑和壁画都是使用泥土、木材、麦草等材料制成。随着游客接待量屡创新高,彩塑和壁画的保护面临巨大压力。此外,洞窟还受到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威胁。而数字化处理,则弥补了物理保护的不足。
上世纪90年代初,敦煌研究院就开始研究数字化。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预期的色彩保真和线条的精度都没能实现,但是这样的探索让我们知道了问题所在。”敦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旭东说。
1998年底,敦煌研究院与美国西北大学合作开展“敦煌壁画数字化合作研究”项目,基本解决了色彩保真和线条几何尺寸的精度问题。截至2005年底,项目完成了22个敦煌石窟典型洞窟的数字化。但受到当时设备和技术的限制,采集分辨率只有75dpi(表示分辨率)。
2006年,敦煌研究院成立了专门从事文物数字化保护的数字中心,联合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科院和相关企业协同攻关。随着设备进步和技术提升,摄影分辨率达到300dpi,完全满足各种需求。
“文物保护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希望千百年后的人们,还能通过数字化成果,领略莫高窟的样貌。”王旭东说,数字化的成果可以支持美术、考古等研究工作,即将建成的莫高窟游客中心也能呈现数字莫高窟实景,日后还可以让公众通过网络欣赏灿烂的敦煌佛教艺术。
责任编辑:八宝钿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