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博物馆的喜忧

      2013年12月28日,浙江省三门县浙江启明博物馆开馆。据称,这是浙江目前所有民办博物馆中,建筑物体量最大、藏品最多的一家,该馆的建成开放打破了三门县民办博物馆零的纪录。

  为了解民办博物馆的生存状况,记者于1月进行了调研。民办博物馆被誉为“来自民间的文化盛宴”,但建馆容易维持难。浙江的民办博物馆总数在全国位列榜首,然而其发展过程仍困难重重,步履维艰。

民办博物馆的喜忧-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高继生在鉴定老相机。(资料图片)

  民办博物馆崛起

  改革开放后,文物管理政策开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保工作”,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民间收藏迅速兴起。杭州世界钱币博物馆馆长储建国三代收藏钱币,他很希望建一家博物馆,将收藏的钱币展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民办博物馆还很罕见,储建国便开始筹建博物馆。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营照相机商店的高继生也开始搞相机收藏。1993年,他的照相机博物馆宣告成立。

  据浙江省文物局2012年统计,全省共有民办博物馆92座,占全省博物馆总数的36.5%,投资主体主要包括个人和民营企业两大类,所涉及的多是国有博物馆未关注的领域。
  作家王宏甲在考察浙江省慈溪市后撰文披露:2003年,慈溪的工业生产总值超过俄罗斯圣彼得堡,可文化建设却不及其百分之一。当时慈溪的博物馆只有一座,并且还没有观众。令人欣慰的是,经过10年发展,慈溪市通过2012年度年检的民办博物馆已有16家,位居全省县级市第一。

  尽管如此,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的发展还尚待提高,这也包括民办博物馆。据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民办博物馆仅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15%,而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比例可达60%。

步履蹒跚的发展之路

  高继生清晰地记得博物馆开馆的日子:1993年5月18日。尽管此前亲人朋友都反对,可他依然坚持。建馆后,高继生就常年值守馆中,20多年来,已经为近4万台相机提供免费鉴定。无收入不说,场馆每年日常运营费需10万元。由于每台相机都是孤品,一旦某个零件损坏,修理费高达数千元甚至上万元。高继生把赚来的钱都砸进去,还是无法维持时,只能割爱卖掉一些型号重复的相机。

  建馆容易运转难。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资金短缺几乎成了民办博物馆发展后劲不足的直接原因。龙游县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几年前就是因场地和资金问题停办,这样的例子不少。

  更有一些民办博物馆借建馆之名圈地建房,最终把小部分场地进行藏品展示,大部分场地用于和文物无关的经营性开发。而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和专业人员,一些博物馆的安全设施、服务配套设施欠缺,开放时间随意更改,制定的章程如一纸空文。

  “保护文化遗产仅靠国家力量远远不够,民办博物馆方式灵活,为国家收集和保护了一大批散落在民间的文物。虽然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乱象,但我认为,大部分博物馆的出发点是好的,不能因为乱象而一味排斥。对民办博物馆,第一要扶持,第二要规范。”浙江省文物局一负责人说。

  据介绍,几年前浙江就启动国有博物馆对口帮扶民办博物馆试点工作,针对藏品保护、陈列展览、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业务活动实施“一对一”的帮扶;对免费开放、管理规范、运行有序和社会效益较好的民办博物馆给予支持,2010年拨款460万元,2012年再次补助233万元。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