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珍宝馆有望半年一换宝:更多珍玩瑰宝将现身

  昨天,近30年来长期超负荷运转的故宫关上大门,首次执行每周一全天闭馆制度。对于这处从不休息的世界文化遗产来说,这一天内,“宫里”发生了什么?记者看到,对于故宫人来说,这是一种新的开始。

  □现场·文物保养

  减少文物带病带伤工作

  走进故宫,记者发现关闭的大门内,故宫人并没有休息,大量在开馆期间不能开展的工作在这一天紧锣密鼓地展开。

  “闭馆不等于放假”,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周一闭馆对于故宫来说是“歇马不歇人”。“我们所面对的‘马’是更加珍贵的文物建筑和文物展品,更应该使它们得到应有的喘息。”

  单霁翔说,“平安故宫”工程的多项工作任务迫在眉睫,2015年故宫西路、午门雁翅楼、东华门、端门均将开放,珍宝馆等多个展陈更新,周一这天对故宫来说显得尤为珍贵,每周一的工作都已进行周密的计划。

  故宫博物院长期以来连续开放,很多展厅因照顾观众参观而不能及时、彻底地维护修整,积累了很多问题,原状陈列的宫殿尤其如此。比如太和殿,地面金砖、地毯,殿内陈设的宝座、案几、珐琅等均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专业的保养和清洁。

  单霁翔指出,今后会将宫内的各大古建逐个进行“美容护肤”,制订具体方案,减少文物带病带伤工作,积小病成大病。

  ■特写

  吃透煤油的墩布“养”金砖

  昨天,记者在太和殿里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忙着进行古建“保养”。太和殿的地面“金砖”加工工艺非常复杂,铺墁工艺十分严格,保养工作也尤为重要。擦拭地面不能直接用水,需使用浸过煤油的墩布,且墩布每两周上一次煤油,要等油全部都“吃”进墩布里才能使用,否则就会留有痕迹。以往工作人员只能利用开馆前的短暂时间对金砖进行清洁和保养,难以达到预期的保养效果,利用周一闭馆时间可以彻底地保养。

  太和殿的金漆雕龙宝座采用透雕工艺,雕刻精致,九条龙造型复杂,龙身转折部位以及龙鳞、龙须等部位不易操作,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初步的物理性除尘,使用软毛刷和吸尘器将表面尘土去除,在部分角落使用棉签去除尘土,让“龙椅”恢复其金光灿灿的原貌。

  太和殿内还陈设有珐琅仙鹤和甪(音1ù)端各一对,文物表面没有明显锈蚀但附着一层浮尘,需要对文物表面进行除尘、封护保护处理。记者看到,专业人员在处理前后均进行拍照,保留影像资料。

  □现场·展陈改造

  “大禹治水”得机会换灯

  昨天,珍宝馆展区内工作人员正在忙着进行展柜灯光改造,增强展示效果。单霁翔介绍,故宫博物院部分大型设备如室内灯光、展柜灯光、柜内展板、大型说明牌、恒湿机、巨幅海报等维护更换的工作因开放时间人流较大,不能从容高效地进行更换和维护。

  被观众所熟知的大禹治水图玉山子,昨天对其展柜进行了照明灯具更换和维护工作。展柜制作于10年前,位于珍宝馆展区乐寿堂后殿,地处位置重要,观众流量集中,维修空间狭小,不便于进行日常维护。展柜灯光位于展柜主体上方,施工时将由专业人员依靠在展柜旁临时支搭的梯子在展柜上方灯箱处进行操作。全程不需打开展柜,以规避碰伤文物的风险。

  此外,故宫博物院一线工作的300余名员工在昨天接受了“平安故宫”工程安全培训;钟表馆检票室的彩钢房因安全隐患被拆除;以往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占据的箭亭广场上,故宫消防中队进行了一次演练。

  □宫门之外

  闭馆日未出现观众冲突

  有着最大单日游客量超18万的纪录,故宫此前曾在试点限流时,出现过游客大量聚集情绪激动敲窗户的状况。全天闭馆能否顺利过渡?

  昨天上午,记者在端门广场看到,售票窗口都已关闭,仍有游客前来买票参观,但看到售票窗口前面摆放的闭馆通知后陆续离开。现场秩序井然,未出现观众冲突。

  此前,故宫已通过媒体、摆放通告牌等方式对周一闭馆进行大规模宣传。一对从甘肃来北京游玩的情侣告诉记者,此前没有注意相关信息,但对故宫闭馆表示理解。他们同很多前来的游客一样,在午门前、端门广场等处与古建筑合影留念,之后去逛王府井。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为了安抚观众的情绪,故宫昨天特别在售票口安排了劝导员,对前来扑空的观众耐心解释并进行疏散。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