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和当代名典书画院结伴问世

文化艺术领域又添新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新闻发布会现场

“《当代艺术》杂志创刊暨‘当代名典书画院’成立新闻发布会”今天(3月16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杨汝岱,国家新闻出版和文化部门的有关领导、有关专家、首都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人士一百余人出席了今天的发布会。

今天的发布会现场,气氛热烈,笑语欢声。与会的领导、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一大早就来到会场,为我国当代艺术领域又添新品表示祝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当代艺术杂志社总编辑余光仁致辞

发布会上,首先由当代艺术杂志总编辑余光仁介绍情况。余光仁在回顾了《当代艺术》的创办经过后说,对于《当代艺术》的办刊宗旨,我们这样概括:

“面向当代世界,把握当代艺术市场,发掘、推介以中华艺术为重要内容的当代艺术精品;探索艺术规律,培养艺术新人,实现文化创新,促进艺术交流;着眼社会发展,引领艺术潮流,让传承和创新有机结合,让艺术和经济相辅相成,为推动国家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余光仁指出,办好《当代艺术》必须适应三个需要。第一,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第二,适应国家文化建设的需要。第三,适应当代艺术发展的需要。我们把做好这三个适应,看作是《当代艺术》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

余光仁说,对于《当代艺术》的读者对象,我们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为“当代艺术的爱好者、当代艺术的收藏者和当代艺术的工作者”。我们认为,办好《当代艺术》最根本的标志,就是看我们的读者对象满意不满意。如果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为当代艺术领域的人才成长,艺术水平的提高,艺术市场的更加繁荣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我们的努力就是很有意义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当代名典书画院院长张飙致辞

“当代名典书画院”院长张飙随后发表讲话。张飙首先介绍了“当代名典书画院”的有关情况,然后表示,作为《当代艺术》的兄弟单位,“当代名典书画院”将始终遵循 “弘扬传统文化、繁荣书画艺术、搭建专业平台、服务创作交流”的办院宗旨,与《当代艺术》互相依托,互相促进,为当代艺术的发展尽心尽力。

热烈的掌声中,山东省泰安市书画界代表李金玲女士现场宣读了专门为《当代艺术》创办和“当代名典书画院”成立而作的《丹青赋》。泰山市书画界还特别赠送杂志社和书画院十厘米见方的泰山墨玉龙纽钤印两枚,由六位书画家创作的书画作品,由山东岱岳书画院名誉院长乔善泉创作的艺术剪纸长卷二十四孝图。这些礼品件件是精品,件件寄深情。

会前,记者采访了一刊一院的负责人。他说,刚刚胜利闭幕的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和十一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确定了“十二五”规划。其中,文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温总理在两会结束时的新闻发布会上讲,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传统更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我们一定要把文化的改革和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在这种形势下,《当代艺术》的创办和“当代名典书画院”的成立,可以说是应运而生。新诞生的一刊一院,要着眼国家发展大局,尊重新闻出版规律和当代艺术的发展规律,脚踏实地做好具体工作,以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强烈的进取精神努力探索,为我国各族人民的和谐相处和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