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红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吴昌硕是我国近代著名篆刻家、书画家,其花卉题材涉及梅、兰、菊、牡丹、荷花、水仙等许多种类,但特别偏爱梅花。吴昌硕早年专攻书法、诗词和篆刻,30多岁时才在任伯年的鼓励下学习绘画,而其绘画即是从学画梅开始的。梅花具有“冰肌铁骨绝世姿,世间桃立安得知”的孤傲冷艳,同时也具清逸豪放的气度。在漆黑污浊的旧社会,吴昌硕把画梅作为一种“缘物寄情”,梅花便成了他毕生所画最多的题材之一。吴昌硕所画的梅花作品很多,很多画上又有咏梅诗句。为了永远与梅花为伴,吴昌硕特选定十里梅花的余杭超山作为长眠之所,以遂他“安得梅边结茅屋”之宿愿。

 

  此幅《红梅》创作于1917年,作者以几条竖直线条作为梅花主干,小枝旁出;主干多处又伸出数干梅枝,穿插于主干之间。枝干交叉,杂而不乱;梅花点点,既有绚烂绽放的五瓣花,也有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而其或正,或背,或侧,也正随和了自然的生长之态。梅花作为岁寒三友之一,有着坚韧不拔,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天气愈寒冷,风雪愈欺压,花开愈精神,愈秀气。此幅中,吴昌硕的题诗也颇值得欣赏,“花明晚霞烘,干老生铁铸。岁寒有同心,空山赤松树”,意在表明其笔下的红梅也是劲枝繁花,艳如赤城霞。

 

  世人喜以比较,吴昌硕画梅较少添加草虫,齐白石画梅却常以蜜蜂、蝴蝶、鸟雀等入画。由此也可见,吴昌硕的作品有着古代士大夫们的风雅蕴藉,齐白石的作品则多了些质朴清新的民间气息,两种风格各有千秋,值得玩味。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