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笔写诗书、丹青绘美景——读古石先生山水画
2016-01-22 09:28:31 作者:杨筱 来源:华中现代艺术网 已浏览次
接触古石先生,他给我的印象:为人谦和,做事认真,是一个性情中人。没想到他已是具有相当名气的画家。有媒体这样介绍:古石,谢秉初,号横阳隐士,浙江平阳人。诗、书、画、印俱佳,优擅水墨山水,随意点染,亦能超尘出俗。画作融诗文、书印、墨彩于一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笔锋或优美、或悍辣,是当代实力派水墨山水画家。其长卷《瓯瓷之路》(28×0.46米)、手卷《古敖新姿》、《国画西湖三十景》等作品,无不透出深厚的书画功力 .
不久他送了两本书给我:《古石画选(1999——2009)》和《古石国画西湖三十景》。
翻阅他的作品。看来,媒体的介绍并非虚词。的确,在绘画艺术造诣上古石非一般画家所项背。由于篇幅限制我谈几点意思:
一、画家的综合修为;这一点是一个画家成功与否的软肋。有的画家,只有技法没有思想,制作出的作品生冷,无味。古石不同,他不但有踏实的技法功底,而且明显地带着生命气息在创作,从他的画里我们能够读到一个画家最真实的修养和感动。“西湖三十景”应当是古石先生的经典之作,融汇了他几十年学习文化和绘画探索的智慧。它的完成为杭州绚烂的历史文明又添光彩。据悉,西湖申遗期间,联合国世遗组织来杭州验收,古石先生的“西湖三十景”水墨画,被列入出版和展览作品。是了不起的。“西湖十三景”的完成也是古石综合素质濡养和才情的检验。
二、真性情;谈到这一点,这应当是画家群体中至关重要的一课。很多人在技法上不懈追求,而忽略了性情的参与,尤其是真诚的注入。我们读古石的画作却不然,无论他的《古石画选(1999——2009)》还是《古石国画西湖十三景》,都洋溢着饱满的真情。从艺术理论上讲,真诚的艺术直觉是实现艺术生命的玄关。这一点古石先生做的很好。确实他将技法和审美情感完美结合,利用中国画的绘画语言(有时也借鉴点西画的技术),实现了诗画合一的,中国山水画之美。
三、相对写实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这是古石绘画的又一特点。纵观古石先生的山水画作,传统功底踏实。或勾勒,或皴擦,线条自然飘逸,用墨浓淡干湿枯,构思巧妙自然。呈现了一个成熟画家的风采。他的画立足现实,表现现实,学习古人继承古法,并有了对绘画语言的新体悟。到此,祝愿古石先生在未来的创作中更上层楼。

艺术家简介:
谢秉初(1945-)字古石,号横阳山人,浙江平阳人。
现为:
中国美术研究协会会员;
中国工艺美术师协会会员;
中国现代美术研究院特聘画师;
映像江南艺术馆签约画家;
谢秉初诗、书、画、印俱佳,优擅水墨山水,随意点染,亦能超尘出俗。画作融诗文、书印、山水于一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其笔锋或柔美、或悍辣,是 有名的水墨山水画家。
古石先生丹青力作“诗、书、画、印”俱佳,这样可以使画诠释诗的内涵,使诗延伸了画的意境。从而达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这是传统功力和创造精神的集中体现,这是艺术水平和文化涵养的综合反映,只有诗字画印融于一体,才能创作出炉火纯青、耐人寻味的逸品、精品来。
谢秉初先生热爱西湖,画西湖,画西湖十景,西湖新十景,已成为画家的强烈愿望。十多年前,移居杭州之后,天天看到西湖,年年与西湖相伴,背起画夹写生西湖景点,创作西湖画成为现实,一幅幅的西湖水墨画问世。这位“待在深闺人未识”的画家,把他几十年追求、潜心创作的西湖十景中国画作品公布于世,让大众目睹他画笔下的西湖美景跃然纸上!
西湖十景代表作品欣赏:

苏堤春晓

平湖秋月

断桥残雪

柳浪闻莺

雷峰夕照

三潭印月

灵隐禅踪

六和听涛

杨堤景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