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入会,艺术协会也当反思
2014-12-04 09:23:41 作者:连海平 来源:广州日报 已浏览次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周一波日前在《人民日报》刊文,批评某些领导干部挤进艺术协会当“领导”,名正言顺地收钱,默许雅贿,个别人作品低劣,却卖得很火,实际上是利用协会领导的幌子中饱私囊。
如果说,行贿者利用官员喜欢琴棋书画、玉石古玩等等“雅好”,将现金兑换为艺术品进行行贿,谓之“雅贿”的话,那么,个别官员利用手中公权力,跻身艺术家协会,摇身一变成为“艺术家”,让别人进贡名家作品、名贵器材,或卖“作品”赚钱,算不算“雅贪”?不可否认,官员中也有一些佼佼者,拥有非凡的艺术天分,甚至其作品质量不比一些所谓的专职“艺术家”差,但毕竟少之又少,艺术创作不仅需要天分,还要浸淫其间、孜孜不倦,官员何来时间与定力?也不否认,个别官员入艺术协会,纯属“游于艺”,为的是寻求一个与同道中人雅集、玩赏、交流、切磋的平台,一如王羲之的“曲水流觞”,甚至为退休生活作铺垫,这无可厚非。
显然,有的官员入艺术家协会乃醉翁之意不在酒,要么有个让人“雅贿”的渠道,像不久前落马的某位有着“中国著名摄影家”头衔的官员,其不少价格昂贵的摄影器材都来自企业家“馈赠”。有的官员入术家协会,尤其是当协会领导,是为了“作品”升值。业内人士都知道,在决定艺术作品价格的诸因素中,知名度仅次于作品艺术价值的第二大因素(赵本山的一幅书法拍了92万元,就是这个道理),某人一旦升为国级艺术家协会领导,其作品价格一夜飙升。如一位书法家,任省协会主席时,其作品可能每平尺只有5000元,升到国级之后,就可达数万元了。如果官员手握大权,作品价格中掺入“雅贿”成本,“润笔费”将更加惊人。
有一定级别而又水平不逮的官员热衷加入各种艺术协会,并担任协会领导,固然与其本人缺乏自知之明有关,但是,一只巴掌拍不响,艺术家协会也应该自我拷问:官员入艺术家协会当领导,协会本身的态度有没有问题?不排除有些官员入协会是强人所难、“主动献身”,但也有一种情况,一些艺术家协会对官员尤其大权在握者,可谓“求贤若渴”,不惜“三顾茅庐”,礼请上台。多年前,某位厅官在落马前就任某省一艺术家协会主席时,一位副主席就表示“非常振奋”,赞美艺术的“春天来了”。
艺术家协会对官员情有独钟,不惜投怀送抱,原因又何在?一是为协会脸上贴金,在当下的“艺术生态学”当中,没有什么比“领导会员”更让协会脸上有光;二是沾公权力的光,谁都知道官员手上有公共资源,只要协会沾上光,想办展览或搞什么活动,还不是领导一句话的事?三是个人考量,一些协会领导热衷“傍官”,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那边厢,那些不自量力“捞过界”的官员要反思,更要治理,公权力的边界,不仅表现在公权与私权上,还表现在行政与艺术上。公权不能随便伸手,伸向艺术领域也一样要谨慎。这边厢,艺术家协会也要面壁,自己不能坚持底线,就不要怨别人瞧不起你。做官有底线,艺术更是如此。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