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展览的严肃性和欣赏的大众化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教师、青年画家任大庆博士不久前再赴韩国举办个人画展,返宁后和记者聊起几次韩国之行,有两点让笔者印象深刻。”  印象深刻的第二点是:韩国民众参观画展很踊跃,购买书画作品的主体也是普通民众,而且他们买画,主要是因为喜欢,主要是用于家庭装饰。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教师、青年画家任大庆博士不久前再赴韩国举办个人画展,返宁后和记者聊起几次韩国之行,有两点让笔者印象深刻。

      有一次,他和其他几名画家一起应邀赴韩举办联展。已经开始布展了,韩方提出,他们认为其中一位画家的水准不够,作品不能展出。这位画家火了,说“我在中国哪哪哪都办过画展,我在中国如何如何有影响,在你们这儿怎么就水准不够了,怎么就不能展出了?”韩方坚持:“对不起,我们认为不能展出。”这位画家又拿出各种资料,证明自己所言不虚。韩方坚持:“对不起,我们只看作品。”同行画家都很尴尬,悄悄做工作:“大家一起来的,这样太难堪了,哪怕给他挂两张也好。”韩方依然坚持:“对不起,我们美术馆有自己的学术标准。”

      印象深刻的第二点是:韩国民众参观画展很踊跃,购买书画作品的主体也是普通民众,而且他们买画,主要是因为喜欢,主要是用于家庭装饰。

      艺术品展览的学术性与欣赏的大众化,恐怕恰恰是我们目前所缺失的。

      环顾左右,就在我们所在的城市,每年甚至每天有多少展览开幕?从某种角度说,这是好事,是文化繁荣的标志之一。但是,是不是每一个展览都有自己的学术标准?也许,学术标准见仁见智,那么,我们换个词,严肃性吧,我们的展览都严肃吗?是不是重名气的多一些,是不是看人情的多一些?

      再来说说艺术欣赏的大众化。大家都知道,在我国,目前,普通民众极少买画,买画的多是“收藏家”,他买画,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他买画,主要是指望升值的。艺术市场局限于商业化收藏,至少可以说,太过局限。就像某些戏曲,失去了广大的戏迷,即使成功申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再保护、抢救,生命力也岌岌可危。

      前些时候,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尚勇先生应邀到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做讲座,谈“墙上挂画那些事儿”。他说,没房的时候,人们首先要考虑买房;有了房,要买车;有了车,就要考虑墙上挂点什么,就要买画了。他认为,人们往往先比车后比房再“比墙”——墙上挂的画是否“值钱”,我们马上就要进入到这个时点了。

      我们希望,艺术品展览的严肃性能得到加强;我们希望,艺术品欣赏的大众化早点实现。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