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金融为何举步维艰

      孔达达 近期证监会正式督促天津市政府处理天津文交所份额化产品的“善后”问题。在此之前,相关部门曾于2011年和2012年,先后颁布了3个文件对文化交易所清理整顿做出规范。此次在证监会督促下的天津文交所份额化产品一旦完成“善后”工作,将意味着民间首次大规模的、针对艺术资产证券化的尝试销声匿迹。

      在分析份额化试点失败的原因时,大多数人将主要原因归为艺术品价格评估标准的缺失。事实上,古今中外都不存在一个唯一的艺术品价格评估体系。艺术品的价格认定与应用对象密切相关:对于购买和销售艺术品的收藏家而言,价格只是一个进行交易的心理价位;对于经营当代艺术的画廊而言,价格评估则更接近于艺术品市场营销的价格策略;对于开展抵押融资业务的金融机构来说,价格评估的作用则是在借款人无法兑付或绝当时,抵押物迅速变现的一个计算基础;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则是投保人和保险人之间的协议价格。可以说离开了应用对象来谈价格评估并无任何实际意义。

      业界流行一种说法,第三方艺术品评估体系的缺失是制约艺术金融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实际上这只是对问题本质的一个表面认知。在艺术品价格评估领域没有权威,从事此类业务的机构依靠的是对于客户业务的深入了解和专业的服务。某些研究者推出的以复杂的数学计算模型为基础的价格计算方式,不仅实际应用性差,也很难反映真实的市场情况。

      除了艺术品份额化交易,被归入艺术金融业务的还有艺术银行、艺术品抵押融资、艺术品基金,以及近期出现的文交所份额化交易的变种“艺术众筹”。

      艺术银行分为两类,一类是通常被传统的专业艺术品保险公司拒绝承保的艺术品租赁业务;另一类是银行针对艺术品展开的融资类业务。银行艺术品抵押融资业务的受众人群狭小,成本较高,且通常需要对借款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在开展此类业务时还需要与专业艺术机构合作。由于对艺术领域陌生,以及对相应的信贷业务风险缺乏足够的认知,目前国内只有很少的几家银行在尝试性地开展此项业务。

      艺术品典当可能是上述艺术金融业务中唯一的传统产业,古人已有将收藏品送当铺抵押融资的做法。此类典当业务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度中断,近年来一些典当行开始致力于恢复此项业务,但由于市场和收藏人群的复杂化,进展依然缓慢。

      艺术基金可能是尝试最多、规模最大的艺术金融项目,通过吸纳大量资金,投资至艺术品市场,达到盈利的目的。但是,由于前几年市场暴涨暴跌,造成如今的艺术基金兑现困难,实现盈利的艺术基金非常罕见。成功运营一项艺术基金,需要对艺术品自身价值有深入的研究,以及对艺术品市场发展趋势有清晰的判断,同样也离不开高超的市场营销能力和在艺术界广泛的人脉,这些都需要靠长期积累而成。

      而所谓“艺术品众筹”项目,其实是将份额化的艺术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销售,电商取代了文交所试图建立的实体交易平台,个人投资者直接参与到艺术项目中,分享利润和共担风险。在公众面前,发起人以多年来建立的知名度来担保艺术品质量,由于缺乏对发起人的制约,项目成败完全依赖于操盘人的诚信和专业度,如果缺乏严格的监管,风险程度不难预见。

      尽管国家政策明确鼓励艺术发展,然而艺术金融领域的进展依然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艺术和金融两个截然不同学科的结合存在较大的难度,无论是用艺术的感性去理解金融的理性,还是用金融的理性去解释艺术的感性都有一定的障碍。如果艺术金融可以称为一个学科的话,它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如何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务实的角度出发,培养出能够沟通两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