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家张文锁:穷弱毛之变态 夺花卉之芳妍

江浙一带自古就是文人雅士的荟萃之地,江南钟灵毓秀的山水养育了无数的大师,张文锁可谓是后起之秀,他的工笔花鸟古意盎然,却又时尚活泼,完全走出了一片独属于自己的工笔花鸟天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画家张文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江浙一带自古就是文人雅士的荟萃之地,江南钟灵毓秀的山水养育了无数的大师,张文锁可谓是后起之秀,他的工笔花鸟古意盎然,却又时尚活泼,完全走出了一片独属于自己的工笔花鸟天地。

 

  张文锁的工笔花鸟如此传神有赖于他自幼坚持下来的扎实功底。他回忆道,那时家境贫寒,也少娱乐,连环画是那个年代仅有的精神食粮。幼年的美好记忆里,就是坐在父亲膝头听他讲解连环画里的故事,就是那时起,大概是父亲慈爱的声音和坚实的臂膀,让他对连环画着了迷,画里人物的线条好似父亲温温的声音,流淌到了他的心灵。

 

  他幼失枯恃,却坚韧不发,唯稚嫩肩膀挑家里重担,其间辛酸,不足为外人道。即使生活困苦,张文锁也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对画画的热情。他把伤痛沉在心底,收拾好心情,牢记父亲的嘱托,“什么时候都不要放下你最热爱的绘画,既然喜欢,就要闯出个名堂来。”这也成了他的座右铭,一直激励着他在画坛勤奋耕耘,为了自己的梦想,也为了父亲的期许。

 

  “万变不离其宗”, 张文锁无时无刻不在发掘素材中的新亮点。他注重宋画中的形、神、意、气。改变传统工笔“三矾九染”的繁琐过程见好就收,融入一些现代的绘画技巧,例如:水冲、打磨、滴墨滴彩冲撞法……在画面里争做到艳而不俗、工而不板、精而不滞、柔而不软,以各种形式追求画背后蕴藏的东西。

 

  他说,对于画家来说,最缺的就是如何让入画的景物富有意趣,现代绘画技巧的融入在自己的画中补充了这一点。尤其是工笔花鸟,缺少了诗情画意,那还不如照相机拍出来的好看,工笔花鸟画家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格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艺术永无止尽,工笔画之所以吸引他,是在于能够将大自然直观的物体细致入微地刻画出来,体现的淋漓尽致、虚实相生,无论是人物还是花鸟,形状、神态、意境、气息,都可以达到完美。

 

  在我们看来小小的麻雀很是平凡无奇,在张文锁的笔下,它就是顽强的化身,平凡渺小不起眼,但是从未放弃过在生物链底层中的存在和自由飞翔。或许是自身的成长经历,他特别青睐这个意象,不似雄鹰翱翔蓝天,却自由自在活在同一片天空,渺小却不卑微。

责任编辑:曹红梅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