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桂华:内地艺术品市场尚处调整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苏富比北京总裁温桂华

      6月1日,苏富比北京2014春拍以1.15亿收官,成交率逾84.6%。这次上拍的52件作品做了细致的划分,不论是抽象艺术、写实油画,还是新水墨,都能看出在保持苏富比惯有的精品路线的同时,还在积极寻求应对本土市场的最佳方案。尽管做好了准备,可从当天拍卖现场来看,相对平稳,没有感受到市场明显升温。苏富比北京总裁温桂华说,目前市场“调整已变成了永恒的话题,紧接着会有一段时间变得相对平稳,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不管市场多差,好作品永远会有好价钱;就算市场再好,一般的作品也出不来天价”。

 

      >>谈进入内地

 

      外资拍行落地是水到渠成的事

 

      苏富比落地北京已经两年,“在这两年的探索期间,苏富比正常开展各项基本业务,相比本土拍卖行而言,我们多了一个保税功能,这个功能可以为买家在购买海外回流的作品时提供最便利的服务,免去了很多繁琐的问题”,温桂华说。

 

      在温桂华看来,外资拍卖行入驻内地、内地拍卖行落地香港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首先,这些年来不论是买家还是卖家,香港和内地的重合度最高;其次是两岸三地文化背景、审美取向的一致性,使得这两个市场很接近。如果没有两个市场的融合,也不可能出现‘外面拍卖走进来、内地拍卖走出去’的局面”。

 

      经过这两年的实际操作,苏富比北京在拍卖品类、买家等方面,利用自身的优势,征集时也会争取更多的国际资源,比如这次春拍上能够同时出现多张赵无极的作品,这在内地拍卖行是很少见的情况。当然,“境外拍卖行将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艺术家的作品带进来,这是他们的强项,但选件也会根据国内藏家的需要做一些调整,尽量满足不同买家的需求”。

 

      >>谈拍卖现状

 

      内地拍卖与国际化尚有距离

 

      外资拍卖行入驻内地是“狼来了”还是会引发“鲶鱼效应”?但这个话题在“今年就已经常态化了,大家也都非常坦然地接受了,这也是大家互相促进和学习的一个机会,而且国内的拍卖行也向外走出去了”,温桂华认为这是拍卖市场国际化的第一步。

 

      但她同时也指出,内地拍卖市场“尚不能叫真正的国际化,因为各方都还受到限制,外资拍卖目前还不能碰文物拍卖;保利和嘉德虽然走出去了,也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都很正常,只是刚刚开始。如果中国艺术品做到了真正的全球流动,齐白石的作品可能不会是今天这个价格。”

 

      >>谈市场环境

 

      艺市调整已成持续的话题

 

      今年春拍已经悉数落槌,不温不火似乎是普遍现象。近几年大家都在聊调整,也在期待走出调整,但似乎调整已变成了永恒的话题,“经历一个特别好的阶段,紧接着会有一段时间变得相对平稳,这也是市场经济的规律”,温桂华说,“只有不断地调整才能不断地前进,这是常规。不管市场多不好,好的作品永远有最好的价钱;市场再好,一般的作品也出不来天价”。

 

      在她看来,瞬间上升是短暂的,“或许某一件稀有的作品出来后,能拍出特别高的价钱,但这个价钱并不能把整个市场带动起来,也不等于所有同类作品的价格都上来了,最终还是要看作品的质量”。

 

      温桂华表示,通过这二十多年市场的发展,可以明显感受到买家的变化。加之学术对艺术品市场的支撑,大家逐渐厘清了自己应该买什么样的作品,也清楚什么作品能卖出好价钱,知道哪些作品更有价值。温桂华举例说:“同样是齐白石的画,有特别贵的,也有一般价钱的,并不是所有的作品绝对按平尺卖。”她认为这是好事情,“现在很少有一拍脑门就能买件东西的买家了,尤其是大价位的拍品,买家事先都会做好功课,研究得特别到位。”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