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师的“妙手回春”


在书画界,宣纸有“纸寿千年”的说法。即便此话没有夸张的成分,掐指算来,大部分古籍也到了大限之年。

这些古籍,经过数千年的沉淀,不仅记载的内容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外在的形式也是极具价值的研究对象。因此,保护它们是每一代人的责任和义务。

如何给它们修复呢?千百年来,人们也不断地在总结。公元三世纪,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就记载了古籍修复的一些经验:“书有毁裂,郦方纸而补者,率皆挛拳,瘢疮硬厚。瘢疮于书有损。裂薄纸如薤叶以补织,微相入,殆无际会,自非向明举之,略不觉补。”

在他们看来,最佳的修复方式就是悄无声息地走来,拭去上面的尘土、补上裂开的孔洞、恢复发黄书叶的韧劲……然后不留下任何时代的气息,让它静静地一代又一代传下去。古籍修复也成为一门复杂精深的传统技艺,它不仅需要懂得纸张、版本、装裱、化学等知识,甚至还要掌握古汉语的一些技能,更重要的还需要耐心,坐在桌前一动不动呆上好几个小时。

当这些全部手工制成的古籍与流水化作业的信息时代不期而遇,希望它们还有足够的幸运延续下去。

责任编辑:lyn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