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半狄跨界导电影片场指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赵半狄现场指导孩子们“裸奔”的戏码 
 

近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赵半狄称自己不断尝试的动力在于“任何先锋都应该有引领作用。”而为了让大众邂逅艺术,他选择了电影这个具有大众、娱乐的领域,希望“在中国整体文化氛围里提供一种不一样的东西,关于审美、关于创造的快乐。”

  起因

  告诉大家创作的快乐

中央美院油画系出身的赵半狄1999年在其画家生涯风光之际,却停笔不再画油画转向了以熊猫进行艺术创作。自此,五色熊猫、熊猫慰问团、“BANDI奥运会”、熊猫系列时装秀,赵半狄一次次地跨界阐释着熊猫艺术。这一次赵半狄又进军电影界,首次执导了电影《让熊猫飞》。

谈到此次进军电影圈,赵半狄告诉记者,自己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让大家邂逅艺术、邂逅创意,“大家对艺术、对创造力了解很少。此前艺术家的作品都出现在画廊、美术馆,但我希望通过一个比较大众的途径让大家接触,我想通过影片告诉大家创造的快乐,”赵半狄认为一直以来中国社会的文化气氛比较像春晚,很热闹却缺乏一种审美的追求。而对其来说拍电影是个机会,“如果在电影领域里我能做出不一样的作品,那就能在中国整体文化氛围里提供一种不一样的东西,关于审美、关于创造的快乐。”

  过程

  用艺术制造慈善事件

《让熊猫飞》这部电影拍了整整三年,影片围绕着一个奇特慈善事件展开了多重解读,其中赵半狄艺术中的熊猫概念也再度出场。影片中,两万名90后、00后青少年通过想象进行创作,进而筹资创建了一所孤老院。

事实上影片中的部分情节恰恰就是赵半狄这三年来在现实生活中的艺术实践活动,类似2010年5月其携数百名河南孩子在河南省美术馆展览厅启动了“熊猫孤老院计划”。在该艺术项目中,孩子们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创作,作品拍卖后建成了一所孤老院。

为此,赵半狄称这也是他与其他电影导演不同之处,“中国不缺导演。但为了拍电影,我们真的做了一个慈善活动,让它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了,这三年既是我的艺术实践,也是我的电影实践。”

而在现实生活中,中国当代艺术最大藏家乌利·希克也支持了赵半狄实现这一慈善事件。希克告诉记者,通过《让熊猫飞》这部电影,你可以看到一种非常有创意的方式建造了孤老院,而对于今日中国的孩子来说也能激励起他们的创造力。

  ■对话

  真正有创造力的东西一定充满误解

新京报:自1999年你放弃已经卖价颇贵的油画而不断跨界,其动力何在?

赵半狄:我对自己陌生的领域都愿意尝试。我觉得任何先锋都应该有引领作用。

类似之前我们来798,798一片荒芜。我们几个艺术家选择了这个地方,结果这个地方很快就变成了一个全国热爱艺术的朝拜之地。我觉得大众与先锋之间没有鸿沟。

我虽然没有拍过电影,但一直在从事着画画、雕塑、装置、表演、做行为录像,一直没有停止跨界,而且作品从不缺乏与公众的互动。

新京报:不过你的不少跨界行为都被认为善于制造事件进行炒作。

赵半狄:真正有创造力的东西一定是充满误解的。商家利用广告堂而皇之地进行宣传,那也是在进行炒作。谁没有宣传的权利?

责任编辑:lyn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