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增:做好公共艺术教育才能使市场长远发展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赵莎) 孙永增:做好公共艺术教育才能使市场长远发展

杨凯:尽管我们艺术品市场来得比较慢一些,但相信未来政府会加大我们对于产业的政策、法规的支持。在这里我想说,孙馆长作为民营美术馆的代表,你的期望是什么?有没有想过你的美术馆变成我们的MOMA?变成跟泰特一样,你需要资本来投资吗?

孙永增:这个不敢想。

杨凯:没想过?

孙永增:没想过。如果有肯定愿意接受。在国内,现实的条件是有限的,不管是做空间还是美术馆,我们没有一个做事的标准,包括展览、学术、收藏各个环节,与国外的空间相比,我们的资金投入就少得可怜,刚才您在说产业,就产业的发展来说,它肯定是需要资本的投入的,但资本看的是回报,就这个层面来说,美术馆除非能在短期内给投资者带来可观的回报,要不就很难谈资本的投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孙永增

现在的民营美术馆,很多是非盈利性的,他们更多的是倚靠一些其它的基金支持,完全是不求回报的。比如说卡地亚美术馆,完全是卡地亚品牌的一个附加值而已,实际上就是一个广告费,它一年花五千万美金做一个美术馆的话,比它的广告费花的要省得多,而且质感要更强。

虽然现在,在媒体上很容看看到“亿元时代”、“资本时代”等字眼,虽然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现在看来已经很大了,但是跟大的资本市场比还是很小的数字。现在看来,最关键的还是要发展我们自己的产业,要推出我们自己的“佩斯”、“佳士得”,只有这样这个行业采能够稳健的向前发展。

杨凯:作为一个收藏家或者是一个美术馆馆长,孙馆长是如何看待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火热的?你既做收藏,同时又做美术馆,为是么不选其中一个,要两个同时做?

孙永增:这种热只是相对的,是个别板块的热,包括798、草场地的一些空间以及其它各地的当代艺术圈更多体会到的还是冷,这恰恰说明了当前的艺术市场还是正常的。

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真正做收藏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在投资,所以我说,艺术品市场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个消费的心态,因为大部分的艺术品就是商品。这主要取决与现在的大部分作品是不能进入艺术史的,也没有什么收藏的价值,但它有美育的价值,在国外基本上家家户户墙上都挂的有艺术品,就连商业的办公空间也是如此,甚至他们在建造大楼的时候,会专门拿出5%的预算来购置艺术品,这与我们的情况恰恰相反,他们是在消费,而我们是把它当做一种投资手段,所以要想使艺术品市场长远健康的发展,公共教育的这个环节就显得很重要,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谈市场与收藏。

部分专家观点汇总详见>>>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