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建秋:市场只为艺术而喝彩

现在的书画市场仍然显得冷落,有人认为这不单单是一个市场的好与坏的问题,而是一些特殊因素掺杂其中的“不正常”。如果将这称为不正常,那么靠送礼支撑的当代书画市场就正常了吗?那些靠着人际关系忽悠或有着“官员”身份的画家超高价位的卖画就正常了吗?那靠着人为炒作,用虚幻的泡沫堆砌起来的市场就正常了吗?市场是一门科学,它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和规则,当它被外力操作变得畸形的时候,也只能是暂时的,终究还要反弹回规律和规则的轨道。

  现在的书画市场仍然显得冷落,有人认为这不单单是一个市场的好与坏的问题,而是一些特殊因素掺杂其中的“不正常”。如果将这称为不正常,那么靠送礼支撑的当代书画市场就正常了吗?那些靠着人际关系忽悠或有着“官员”身份的画家超高价位的卖画就正常了吗?那靠着人为炒作,用虚幻的泡沫堆砌起来的市场就正常了吗?市场是一门科学,它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和规则,当它被外力操作变得畸形的时候,也只能是暂时的,终究还要反弹回规律和规则的轨道。

  我想起了一年前我写过的一篇文章《“官员”画家将来的历史定位》。在那些官员画家的作品市场还如日中天的时候我提醒人们注意,“某些‘官员’画家的作品十几年来一贯制,技艺上没有任何长进,题材上反复重复。对于他们来讲,不需要艺术的斟酌和加工,凭着职务形成的名气,应酬一下就可以获得经济效益。而在投资者和不成熟的收藏者那里,他们要买的不是绘画作品的艺术和技术含量,而是涂抹这幅作品人的职务。当他们再次转手这幅作品时首先报上的也是作者的职务。就凭着这些流传在民间的成百、上千、上万行活式的作品将来能在市场上站得住脚吗?”

  这里不是在炫耀什么先见之明,而是再次强调人们注意市场的规律和规则。什么是市场的规律和规矩?可以罗列讲出许多,但最根本的就是一条:艺术虽然不等同于市场,但市场可以折射出艺术的光辉,照亮市场大道的永远是艺术的光芒。

  书画市场的不景气已经有很长时间了,特别是从去年底开始,更进入了一个比较低迷的时期。但就在大家公认的市场低落时期,艺术的光芒仍不断的在市场上闪现。2014年嘉德秋拍有一幅关山月的作品《晨练》,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是关山月作品题材中非常罕见的,画面上远方一轮红日东升,照耀着波光粼粼的海面,港口的邮轮即将乘风远航,鲜艳如火的凤凰树枝繁叶茂。作品约8.3平尺,最后成交价为2000万元,创造了关山月作品市场价值的新高。关山月从市场角度看属于二线画家,一般作品价值每平尺在10-50万元之间,这幅《晨练》使关山月的作品价值达到了每平尺200万元,已经是一线画家的市场价位了。这是在市场低落时期的拍卖,难道不是艺术魅力的感召?

  在同期拍卖会上还有一幅黄胄的《高原子弟兵》,大约24平尺。在这幅丈二对开的巨幅画作上,黄胄描绘了几十位人物,不仅细致地描绘出了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表现了军民之间那种亲人般的感情,这幅黄胄六十年代创作的多人物,大场面的宏宏巨制是新中国经历了百年坎坷后重新抖擞精神的时代写照。这幅作品以3887万元成交,平均每平尺价格达到162万元。黄胄一般人物画价位每平尺在40-80万元之间,这个单位价格是黄胄的一般作品在即便最红火的市场时期也难以企及的。这也是在市场低落时期的拍卖,难道不再次印证了艺术力量的伟大?

  业内人士都认为今春的书画市场到了谷底,是最为艰难的阶段,但在嘉德的春拍上李可染的《井冈山》以1.27亿元成交。这幅作品大约21.4平尺,是画家1976年专为日本长崎“唐人馆”创作的名篇,创下了李可染作品在中国嘉德拍出的最高成交纪录。还有潘天寿的《鹰石山花图》,约24平尺,以2.79亿元成交,创下了潘天寿作品在市场的最高成交纪录。李可染的《井岗山》每平尺高达600万元,潘天寿的《鹰石山花图》每平尺更是创纪录的高达1160万元,这种纪录在近现代画家中只有齐白石和极少数几个人才曾有过。上述纪录更是在市场低落时期的拍卖,难道还没有感受到艺术对市场的震撼?

  书画市场的好与坏都是相对的,你永远不要指望在“坏”的时候就可以便宜的买到一线画家的一流作品。这就是真正的名家大师和昙花一现的艺术市场上匆匆的过客们的最根本的区别。

  在当代书画市场上,一些收藏者、投资者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样一些艺术家:一是已经功成名就,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和知名度,作品有一定的市场价位,没有明显的官本位的背景,没有政治绯闻。二是有艺术水准和明显的个人风格与特点,但缺乏知名度和市场基础,有待于挖掘市场潜力的中青年。

  在未来的书画市场上有两种人是真正的大赢家,一种是真正的大收藏家。他们收藏的都是名家大师的一流或超一流作品,是艺术品领域名声遐迩的国之重器,这样的瑰宝无论市场上怎样风云变幻终究都不会贬值,只能随着岁月的沉积而显得愈发珍贵。另一种是真正的艺术家。他们中间有一部分人有水平,有本事,在市场上也耳熟能详,尽管会遇到一些曲折和反复,但会很快的站稳脚跟,因为他们的作品会为他们说出最具决定性的话。而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现在都还仅仅是艺术的守望者,知名度还不高,市场上也显得有些寂寞,但这是一批有学识、有个性、有追求、有艺术理念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就是未来书画市场的潜力股。

  前苏联有一部影片叫《莫斯科不相信眼泪》,那么,书画市场不相信什么呢?书画市场不相信庸作,而只欢迎精品;不相信官衔和唬人的光环,因为那是在一个早晨就可以坍塌并灰飞烟灭的东西,而只相信实实在在,具有高艺术水准的作品。

  请相信我的话吧,无论在任何时候,市场只为艺术而喝彩。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