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民间艺术传承要靠“小鲜肉”
2015-08-24 21:08:53 来源:广州日报 已浏览次
广州的独特味道究竟是什么?是千年商贸文化味、务实的市民气息还是吃货们梦寐以求的“食在广州”的味道?也许这些都是,但最能在灵魂上让人印象深刻的非南粤风味十足的民间艺术莫属。近日,粤剧“查、笃、撑”走进了广州图书馆,与市民分享这份有历史积淀的文化艺术。无独有偶,白话讲古大师张悦楷诞辰90周年的纪念展,也在羊城登场。
跟所有的地方戏曲一样,在流行文化的冲击下,粤剧这种独特的地方艺术正一点一滴地收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被称广州市戏院之冠的海珠大戏院,每晚粤剧名伶们以声带情,高胡、扬琴、长短喉管声声入耳,成为广州一景。而今,粤剧戏团中,名伶们一个个仙逝,因为各种原因,粤剧班子青黄不接,民间私伙局也只能靠有心之士定期“输血”,用兴趣换生存。曾有机构做过粤剧的发展调查,结果显示,60岁以上喜欢听粤剧的占比75%;18岁以下的人只有13%。听众逐步老龄化、无法吸收年轻力量进入粤剧的世界,成为粤剧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正因为没有观众、缺乏收入,粤剧的推广、传承举步维艰。不要谈赚钱,粤剧的薪火能否继续传下去,都成问题。但粤剧对于老广州来说,必然有着“一音一律总关情”的意义所在。以情带腔、以腔传情、腔随情转、因情造腔,只要情还在,腔就不能断,这几乎是每个老广心中的期盼。
与粤剧相比,粤语讲古的日子似乎好过一点。张悦楷、颜志图等讲古大师的声音几乎渗透在每个老广的生活中,即便当下的80后,成长时谁没有听过人称“楷叔”的张悦楷在电波中讲古?广州少年们对《岳飞传》、《水浒传》等经典人物的最初印象,大部分都是来自楷叔绘声绘色的讲古艺术。而当颜志图收了“小鲜肉”做弟子后,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有了传承的希望,年轻血液的注入带动了一批又一批新鲜人的关注,假如张悦楷老先生依然在世,对当下之境,定会笑逐颜开。
粤剧而言,同样如此。没有年轻的血液,谈何传承?而用什么方式让年轻人爱上粤剧,尤其是从四面八方而来的新广州人也对粤剧感兴趣,是一道待解的方程式。年轻人娱乐多,让年轻人从“知道”粤剧到“了解”粤剧,甚至“爱上”粤剧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但这并非不可为,以近期有关部门对粤剧密集的推广来看,政府的动作不可谓不大。粤剧红船、上下九粤剧戏台、粤剧走进广州图书馆,这一系列的动作背后是政府的决心。拿免费开放的广州图书馆来说,最高日人流量达到三万人,其中大部分为儿童和青年。这无疑是粤剧传播的优质土壤,让更多的年轻人感受这份“查笃撑”的魅力,粤剧才有可能得到更多“小鲜肉”的青睐,为传承打下基础。
粤剧跟白话讲古一样,于广州而言都是瑰宝。瑰宝即无价,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播就应该抛开经济账,让更多人,关键是更多年轻人有触摸瑰宝的机会。唯有如此,《分飞燕》、《帝女花之香夭》、《三笑姻缘》……这些名曲才能百唱不衰,真正余音绕梁。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