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历经三朝的洋画家郎世宁

      郎世宁,一位意大利传教士,从27岁来到中国一直到78岁去世,五十多年间没传递天主的福音,而是把正统的西洋绘画带到了华夏大地。一生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将西画与中国画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郎世宁风格”。在《清史稿》里,对郎世宁的生平记述有:“郎世宁,西洋人。康熙中入值,高宗(干隆)尤赏异。凡名马,珍禽,异草。辄命图之,无不栩栩如生。设色奇丽,非秉贞等所及。”

      年轻的传教士

      十七世纪的意大利仍然是欧洲文化艺术的中心。开始于十五世纪的伟大文艺复兴运动,唤醒了在中世纪中沉睡了数百年的欧洲。昏庸、腐朽的国王和教皇们为了维护其神权的不可憾,他们利用雕刻、绘画建造装饰教堂,以展示宗教的肃穆、崇高与威严。在如此情形下,意大利的绘画产生了学院派、现实主义、巴洛克美术等几个流派,绘画艺术得到空前发展。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都会进行雕刻、绘画、建筑、数学、音乐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来为天主教的宣传、推广服务。这些年轻人中有一位叫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的,他天资聪颖,十几岁就掌握了雕刻、绘画、建筑、数学等知识,特别是在绘画上表现出了过人的能力,这为他日后的绘画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他受到最多的教育是宗教方面的,宗教为他打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以至于19岁时就加入了热那亚耶稣会,几年后他已成为了优秀的传教士。鉴于他的优异表现,欧洲耶稣会葡萄牙传道部于1714年决定派遣他远渡重洋到中国传教。

      这位风华正茂的青年这年26岁,他对神秘的东方文化充满了好奇与向往,满怀为宗教献身的豪情壮志,踏上了去往东方文明古国—中国的道路。他首先到达葡萄牙殖民地澳门,这里有很多天主教堂,他少不了要发挥他的拿手技能,为教堂画几幅圣母圣子像。离开澳门后,他又来到广州,布道传教,尽显职能,当然绘画也是少不了的。为了更好地在中国传教,他为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郎世宁。

      康熙的宠幸

      1715年的中国正值康熙王朝的鼎盛时期。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嗜书好学的帝王。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从自然科学到人文、艺术方面,几乎都有所研究。且非常重视人才,中国本土人才自不必说,对于洋人知识分子也不排斥,朝中那时就有法国人和意大利人。郎世宁在广州的优异表现,很快就传到了京城,康熙一道圣旨把他从南国召到了北方。

      当年7月,郎世宁从广州来到北京,被安排住在东华门附近。每天清晨,他都必须步行进宫,七时整向宫门禁卫报到。朝廷让他按皇上指定的题材作画,作画地点就在一间坐落于庭院与御花园之间的简陋画室内。

      11月的一天,61岁的康熙召见郎世宁。经过几个月的学习,郎世宁已能说些汉语了,拜见时他用汉语对康熙说了几句“吾皇万岁”之类的话。康熙龙颜大悦,郎世宁不失时机地要宣扬天主教义,但康熙对他说:“西方的教义违反大清正统思想,只因为传教士懂得数学基本原理,我朝才予以聘用。朕封你为宫廷画师,永为大清宫廷绘画。”康熙此番用意,是让郎世宁不能再布道宣教。康熙又说道:“朕观你笔下的人物,脸部皆有阴影,好似斑点瑕疵。另外,西方油画时间一长就会模糊不清。”

      皇帝的话即为圣旨,郎世宁回去后立刻改画。这个过程一开始简直寸步难行,因为使用胶质颜料在绢上作画,一笔下去就不能再加第二笔,也不容修改润饰。笔触偶有踌躇,或下笔太重,那幅画就毁了。好在宫廷里的其他欧洲籍画家不遗余力地帮助郎世宁,加上其高超的绘画天分,他很快就掌握了这一技巧。还有就是人像必须画平板板的正面,不能画阴影,一旦运用了欧洲绘画的明暗关系,就会让中国人觉得有“斑点瑕疵”。郎世宁按照欧洲籍画家以及中国画家的指点,很快画出了康熙满意的作品,经过几年的实践,他“中西合璧”的绘画风格形成了,但此时康熙突然驾崩了。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