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郑和粉挑战传统历史观:中国发现了世界

随着大英博物馆“明:盛世皇朝50年”热展,明代中国似乎也成了英国当下的热门话题。现居伦敦、曾任英国皇家海军潜水艇指挥官的加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是一位忠实的“明粉”——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位“郑和粉”。这位让中国人都觉得诧异的“海外最热心郑和粉”曾公开表示,死后要将自己所有的研究材料捐赠给郑和故乡的云南大学。

       随着大英博物馆“明:盛世皇朝50年”热展,明代中国似乎也成了英国当下的热门话题。现居伦敦、曾任英国皇家海军潜水艇指挥官的加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是一位忠实的“明粉”——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位“郑和粉”。这位让中国人都觉得诧异的“海外最热心郑和粉”曾公开表示,死后要将自己所有的研究材料捐赠给郑和故乡的云南大学。


       “郑和粉”挑战传统历史观念


       报道称,78岁的加文•孟席斯自2002 年以来一共写了4本书,除了一本关于希腊的,其他3本讲的都是中国的“大航海时代”:《1421:中国发现世界》、《1434:一支庞大的中国舰队抵达意大利并点燃文艺复兴之火》和《谁发现了美洲?》。其中,《1421》在全球已售出200万册,并在135个国家翻译成24个版本。


       孟席斯的前两本书所探讨的时间段,正是大英博物馆“明:盛世皇朝50年”展所涵盖的时间(公元1400-1450年)。而基于《1421》及其相关研究,新加坡旅游局曾于2005年做过一次大型展览。但总体而言,自2003年这本书出版以来,孟席斯挑战传统观念的大胆言论受到多数人的质疑。


       孟席斯认为,世界早在1421年郑和下西洋时就已经被完整地描画下来了,远早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1492年。


       质疑:为何中国“大航海时代”忽略欧洲


       2002年,在伦敦肯辛顿皇家地理协会(RoyalGeographic Society)的一次讲座上,孟席斯拿着自己的《1421》手稿向在场的数百名观众介绍自己的处女作,引起了重大反响。从那以来,赞誉和批评声从未间断。


       一年后《1421》出版,孟席斯的网站也得以建立,来自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邮件紧随而至——这个话题让许多人感到兴奋,迸发想法和观点。


       当然,这些邮件中也不乏质疑和批评。一项重要质疑是:欧洲何以没有出现在《1421》中?为什么郑和没有来到欧洲?


       《1421》团队加紧增补这方面的研究。2005 年,一名加拿大学者写信告诉孟席斯团队:他发现一名中国使者1434 年来到了意大利并见到教皇的记录。


       这构成了孟席斯第二本书《1434:一支庞大的中国舰队抵达意大利并点燃文艺复兴之火》的基础框架。“中国人是否真的到了欧洲?是的。我们在一位叫托斯卡内利(Toscanelli,1397 -1482)的人的笔记中找到了证据,”孟席斯的助手哈德森说,“而这位佛罗伦萨的数学家实际上就是哥伦布的导师。”


       哈德森介绍,托斯卡内利在他著名的写给哥伦布的信中这样说:来自中国的使者是非常有学识的人,知道很多关于数学、地理和天文的知识,并分享给周围的人。不久之后,托斯卡内利将一个地球仪展示给哥伦布,这个地球仪展示了地球是圆球形的,欧洲经大西洋可以到达美洲。


       时隔7 年,孟席斯又于去年10月出版了《谁发现了美洲》。该书是此前10多年来团队收集各种资料信息的整合拓展。


       记录郑和下西洋的地图到底有没有?


       孟席斯的研究起源于他所收集的地图。地图是他研究的重要证据。不过,他所面临的其中重要一个质疑是,很多人认为这些中国地图并不存在。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方面的记录都被销毁了,比如郑和航海回去之后的记录大多已不存世。


       “事实不是这样。相关记录材料还在,也有地图存在。我们看到过这些地图。我们在中国的同仁有一幅这样地图,现存于北京。还有一幅在华盛顿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地图展示了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哈德森说,“都是中国的地图。”


       报道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1763年仿制1418年郑和航海图”,较清晰完整地描画出了全球几大洲和大洋,对孟席斯来说可能会是非常有力的证据。这张真实性饱受争议的地图,曾在伦敦举行过发布仪式。在孟席斯的《1421》官网上,也发表了支持这幅地图真实性的言论。


       论证“中国发现世界”需要全球合作


       报道指出,令人惊讶的是,如此旷日持久的研究和出版工作,基本是由孟席斯自掏腰包和书的版权收益。


       “多年以来,我们形成了一个较大的社团,基本上每天都有人发邮件给我们。10000人订阅了邮件信息,网站每月浏览量有16000。”哈德森说,“我们大约有100个来自不同领域的同仁,比如,有来自中国海事服务中心的同仁。”


       这些研究并不仅仅限于历史考据联系,同时综合了人类学、地理学、艺术、语言学、生物DNA 验证,以及不同的植物、疾病和动物等的传播效应等学科方面。


       报道称,今年9月,一个巴西家庭启程,计划乘坐潜水艇沿孟席斯书中的线路航行,希望在途中找到中国的沉船遗迹,以证明孟席斯的结论。一位新西兰海洋工程师也做了广泛的研究,他发现,新西兰有运河、熔炼术等遗迹,通过碳化检测出时间为公元前13 世纪,比毛利人到达新西兰要早好几百年。


       “我们不是闷在办公室。我们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相互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比如有些研究生物基因,还有研究猪身上跳蚤的博士,他们都对这个项目非常有激情。”哈德森说,“如果非要给这个团队取个名字,他们都可以说是‘1421 之友’团队。”

责任编辑:水秀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