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艺术品市场三成为赝品?

      澳大利亚一起艺术赝品官司揭露了当地人将艺术品作为投资对象的闹剧。当地时间7月21日,在澳大利亚最高法院的一场艺术赝品诉讼中,原告路易斯·麦克布莱德(Louise McBride)的律师受到了众多关注,因为他宣称在澳大利亚艺术品二级市场上,有30%的艺术品都是伪作。但实际上,更引人注目的是,澳大利亚艺术市场有一种流行趋势,即养老基金开始介入艺术品投资。

      整个事件可以追溯到2000年,当时路易斯·麦克布莱德在佳士得澳大利亚艺术拍卖会上购买了一件名为《牧神和鹦鹉》(Faun and Parrot,约1976年)的作品,成交价格是8.6万澳元(折合人民币约50万元)。在佳士得的拍卖目录上,表明这件作品是已故澳大利亚艺术家艾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的作品。但当麦克布莱德试图通过苏富比拍卖行转售这幅作品时,却被告知画作有可能是赝品。

      尽管关于该画是不是赝品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苏富比表示在艾伯特·塔克的作品目录上没有这件作品,而其遗孀芭芭拉也对这件作品毫无印象—不过一场官司立即展开了。一般来说,这类有关艺术赝品的案件大多会是通过庭外和解方式解决,因为交易商希望维护名誉。但这场官司却一路打到了澳大利亚最高法院。

      麦克布莱德的律师弗朗西斯·道格拉斯(Francis Douglas)表示,佳士得2000年5月的销售目录中明确标明了这幅画为正品。“毫无疑问,佳士得已经表态。”在他看来,如果拍卖行不确定作品的真伪,就应该在“归属”旁打个问号,但佳士得并未这样做。

      麦克布莱德同时起诉了自己以前的朋友,艺术顾问薇薇安·夏普(Vivienne Sharpe)。后者向她推荐了这幅佳士得上拍的画作。据称,夏普与佳士得达成了一个秘密协议,每次协助安排销售,都从拍卖行所得利润中抽取约30%。

      最终,麦克布莱德通过夏普买入了这幅作品。她一直坚信这幅作品是真迹。佳士得的作品目录中还信誓旦旦介绍说这幅作品曾于1969-1970年在墨尔本的托拉诺(Tolarno)画廊展出。

      自从对画作真赝问题产生了怀疑之后,麦克布莱德进一步发现佳士得对作品出处的表述并不一致。托拉诺画廊在1978年关门歇业。佳士得于2000年8月作品售出后就这幅绘画和另一幅塔克作品的真赝问题咨询了墨尔本大学艺术专家。这表明,佳士得方面也对作品产生了怀疑。即便如此,另一幅画作依然在8月以6.9万澳元(约合人民币40万元)的价格拍卖给了澳大利亚俱乐部(Australia Club)。

      麦克布莱德认为佳士得对作品的来源也有怀疑,但是它们并未指出这一点,并且存在误导性和欺骗性行为。

      当时出售这幅作品的人是汽车经销商及艺术品收藏家亚历克斯·霍兰(Alex Holland)。他从破产的艺术品经销商彼得·刚特(Peter Gant)手中购得此画,而后者曾涉足赝品销售。据说这幅作品最初的拥有者是巴里·奥沙利文(Barry OSullivan),其父亲从托拉诺画廊或多米尼安(Dominion)画廊获得了这件作品。

      道格拉斯律师声称:刚特曾以25万美元出售伪造的德拉斯(Drysdale)作品,提供并销售伪造的诺兰(Nolans)作品,提供大批伪造的莱俪水晶,并因提供查尔斯·布莱克曼(Charles Blackman)的油画卷入与布莱克曼的纠纷,后者称这些并非自己的作品。这些证据表明,澳大利亚存在广泛的造假问题。

      除了造假问题,此案件还暴露出养老基金介入艺术品投资的现象。因为原告麦克布莱德将这幅作品转手给了丈夫公司的养老基金,也正因为如此,佳士得认为麦克布莱德本人不是画作拥有者,不适合担任原告角色。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