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院雕塑系第三工作室优秀作品展开幕
2014-06-17 15:28:16 来源:美术报 已浏览次
6月7日,“三生万物”中国美院雕塑系第三工作室优秀作品展在杭州西湖文化广场程允贤雕塑馆开幕。现场吸引了大批观众及青年学子前来观赏作品。
本次展览参展师生共28人,参展作品近30余件,包括近几年工作室留下的获奖及优秀作品。第三工作室的教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每个同学在进入工作室后都会寻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试验和体会。从传统的土木金石,到新兴的琉璃、塑料以及各种现成品材料,几乎生活中可见的物都能作为雕塑表现的原材料。可以看到,这种自发性的选择给作品带来了丰富的面貌。但更为重要的是,每个人的经历、体会和思考都不同,对物的再造也寄寓了不同的理想。
这些作品有沿用传统的具象形式进行塑造,也有希望突破框架,吸收装置艺术再进行构建。作品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艺术表达方式,强调对雕塑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另一方面,自我感受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在作品中尤为凸显。
黄龙飞的《身边的故事》,运用陶塑写实的手法,把校园生活中最亲近的人的生活状态细腻地刻画出来,雅致的赋彩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忧伤,让人不禁对人物背后的故事产生遐想。陈政的《玩具屋》则是一件把观念和雕塑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作品,一个老式的大柜子里面如积木般地构建了碎片化的结构。精致的楼梯,开合的空间以及拓印的图案隐喻这个大柜子收藏了一个童年的幻想和历史的记忆碎片。缪声远的《一眼》截取生活中看似随意的一个片段,浮雕的手法契合了平面化效果的表达,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思考。
其中不少作品也把当下的新材料和技术融入到作品之中,成为作品立意和表达想法的基础。如翁劼的《风雪山神庙》中的人物模型就运用了大量的可塑粘土和仿真材料。张凯琴的《安全生活》中激光雕刻在水晶中制造出如梦幻般的艺术效果。李智敏的作品《我和你之间的距离》,是一件互动性的作品,当观众靠近的时候,雕塑会通过装置喷出烟雾,它也是作品的一部分,作者希望用雾气传达更多的语言和思考:你离我越近,我反而更模糊,人与人之间作为独立的个体的隔阂和距离有多大。
以物为基础的创作同样建立在大量的实践上,而非漫无目的地、浅尝辄止地发挥。这让学习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思考,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练。在不断地反复实践中,使作品具有了鲜明的个性,而这正是这里的每一件作品最为可贵的地方。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