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印池材质以瓷器为最佳


古代文人写字作画,末尾除了要题写姓名别号、斋馆名称及日期,还要钤盖印章,方才算是完成。此外,文人观赏书籍碑帖,在题跋上记叙鉴赏心得、品评体会,得来的经过等等,也要钤盖自己的印信。所以,盛放印泥的盒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文房用品,古人称之为印池。
为便于钤用,印池的形状多呈扁圆或方形,造型大小不一,有玉、瓷、螺钿、象牙、金属等多种材质。印池在文化兴盛的宋代尤为流行。南宋杨万里诗云:“不知千里寄底物,白泥红印三十瓶;印泥未开出馋水,印泥一开香扑鼻。”可见在这一时期,印泥和印池已经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一部分。这一点,从宋代的官窑和民窑都烧制过瓷质印池,也可作为佐证。
古代的印泥,是用艾叶晾干捣碎,除去青渣后揉成艾绒,再加硃砂和油,制作而成,很容易与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质变。因而,印池的材质十分讲究,其中以瓷器为最佳。
明人文彭的《印章集说·印池》:“印色惟欲玉器、瓷器贮之不坏,以金银及铜器贮之,十数日即坏;青田石印池亦不可用,如用,必欲以白蜡蜡其池内,庶不吃油。”是说用金银铜等金属制作的印池,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因为印泥贮于其中,很快就臭了,无法再用。而青田石制成的印池,因吸附印油太过厉害,用之前,须用白蜡在印池底部涂抹一层,防止印油渗入,方才勉强可用。只有玉石和瓷质的印池,最为合宜。故在明清两代,印池乃以瓷器为主。
清代的文网严密,导致集古考据风行,各种文玩之属也成为了文人们竞尚追求的玩物,官窑和民窑都大量烧制印池,品种繁多,器型丰富。
如康熙年间的豇豆红印池,是用氧化铜入釉作为着色剂,经窑烧而成,色彩光亮怡人,鲜亮温馨,是倍受藏家追捧的珍品。
而到了雍正年间,粉彩印池又大行其道。工匠用配入铅粉的玻璃白彩料,在烧好的瓷胚上充分表现,根据印池的器型、大小分别绘以花纹图案。再度烘烧以后,因颜色深浅不同,画面会略高于釉面,具有立体感,色调柔和,浓淡相宜,是清代中期的名瓷。
乾隆年间,以青花印池较为多见,乃以单色的蓝釉绘制花纹,再在瓷坯上施以无色透明釉,烧制成器后,色泽淡雅清丽,釉质莹洁光润,细腻精美。
清代晚期的雕瓷印池也非常有名,是采用镂雕、浮雕、圆雕等技法,在瓷胚上刻出纹饰,烧制成器后浑然一体,富有韵味,因多为名师所作,传世量少,收藏价值很高。
收藏印池,首看材质,如果用材名贵,其价必高。其次看工艺,若出自于名家之手,自然也价高一线。再者是看文化价值,如印池曾为名人所用,亦可吸引更多藏家的关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