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最小面值钱币鉴藏

  在中国历史上,自货币出现5000年以来被当做“中介”物平衡商品价值的货币,其材质从初始的天然贝、仿贝、铜贝、原始刀、庤、布币发展到今天的金、 银、铜币和纸币,其中小面值钱币的出现,尤为方便了市场交易。历史上出现过的鹅眼钱、榆荚钱等,多为物价上涨和私人铸钱的恶性循环产物。另外,史上有5种 钱币尤其对规范交易行为、推动市场经济、方便百姓生活起到重要作用。

  夏庤币七号 夏朝实行“十一”之税,从币制上来看已相当完善。当时使用目前发现的7种不同币值的铜铸币,最大庤币19.3克,分别还有16克、4.4克、4.6克和 4.7克的,七号庤币为最小面值。其币高3.2厘米,下宽1.5厘米,上穿孔高是1厘米,重1.8克-2.3克,合2.5珠-3.3珠,是在临汾市南部汾 河西岸挖沙时一次发现的5枚,应为当时在汾河流域内市场上流通的最小货币。

  秦半两小钱 秦始皇统一钱币后推行直径2.5厘米-2.8厘米、重3克-6克的方孔圆半两钱,其大小适度,便于携带交易,铸行后即迅速发展流通,兼并六国后很快成为主 体货币。当时为市场需求又铸行了半两小钱,直径有1厘米-1.5厘米,重0.2克-0.4克的三种,历经2000多年沧桑流传。

  汉代小泉 直一 汉代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第二次货币改制时,由于错刀、契刀等虚值大钱遭反对,加以王莽忌讳汉室,遂废错刀、契刀,改铸小泉直一,以顶替五铢钱与大 泉五十并用,子母相权,小泉五十值大泉一,小泉直径1.5厘米,重1.5克左右,制作精细,文字清秀,为历代钱币之佳品。

  光绪通宝北洋零用一文此币直径1.5厘米,重0.9克,正面图案是二龙戏珠,钱文为光绪通宝,背文为北洋零用一文。清末北洋指奉天(辽宁)直隶(河北)山东沿海地区,当时特设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此币是当时流通的最小钱币。

  人民币壹分钱 壹分钱人民币为计划经济时期产物,1955年始发行使用。其具体发行年限是1955年至1959年5枚;1961年至1992年22枚,共发行27枚,使用近半个世纪。

  郑秋生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