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见法马钱

  近日,在一次收藏活动中,一枚“法马钱”引起了广泛关注—对于众多的钱币收藏爱好者来说,“法马钱”绝对是难得一见的稀珍。

  法马钱(现今多写作“砝码钱”)也叫“钱法马”,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金属币。这种铜钱虽然称为“钱”,但却不是上市流通的,而是专门用于“钱天平”的“法马(砝码)”,换言之,其作用大体相当于今天的秤砣。

  据了解,“法马钱”大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建国后,湖南地区曾发掘出多座楚墓,其中有近一半的墓葬中出土了“钱天平”和“法马钱”。据《汉书》记载,西汉初期,币制混乱,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奸钱”(即重量不足的铜钱),严重影响了市场交易,也搅乱了货币秩序。为使社会交易趋于公平,也是为了遏制“奸钱”泛滥,朝廷便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交易时双方需用天平称量货币重量。

  汉文帝就曾经对大臣贾谊说:“又民用钱,郡县不同:或用轻钱,百加若干;或用重钱,平称不受。法钱不立,吏急而壹之乎,则大为烦苛,而力不能胜”。指出了立法钱的必要性。汉文帝时期,就曾铸造了“四铢钱”,作为国内通用的“法马钱”,用以净化和稳定钱币市场。1975年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曾出土一件称钱天平的衡杆,衡杆的正反面和侧面都有墨写文字,其大意为:此天平系里正之作发给本里商民,用法马钱做砝码,法马钱标有重量“四铢”或“几两”,若交易时,不用天平称量货币,而是随意点收重钱,点付轻钱,就要在乡里罚十天劳役。可见在当时社会,法马钱已为人们所倚重和信赖。

  法马钱的重量,按照通用货币重量的一倍至若干整数倍,共有若干种。每一枚都有国家制发的标志,以起凭证作用,同时上面还有表明重量的文字。如西安出土的一枚汉文帝时期的法马钱,上面铸有“第十一重四两”六个字,“第十一”是国家制发的标志,“重四两”则是该币的实有重量。

  由于法马钱未进入市面流通,因此存世量极少,所以较为珍稀,钱币收藏市场上更是难得一见其芳容,其身价更是不菲。在“中国嘉德2010年秋季拍卖会上”,一枚西汉时期的“四朱(铢)法马钱”,居然拍出了11.2万元的天价,令人大跌眼镜。

  “法马钱”作为考证、研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计量的实物,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收藏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是中国古代货币中的“上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