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钱币:开元宝文称盛世五代更迭显名珍
2014-11-17 14:51:47 来源:新浪收藏 已浏览次
隋唐是中国又一个繁荣时期。隋五铢、唐早期开元通宝,存世量虽大但个个精美,部分开元钱的字口如刀削斧劈,令人叹为观止。唐经安史之乱后国力渐衰,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又陷入分裂。这一时期钱币特点是铸量少、工艺粗、品种多,其中也不乏精美的,南唐还出现了“对钱”(即两枚钱币仅书体不同,钱文、大小、铜质均相同),成为北宋时期对钱大量出现的先声。
隋:五铢钱告别历史舞台
隋朝在我国历史中仅存三十八年,宛如流星一瞬,但这一瞬却为五铢钱画上了较完美的句号。隋文帝颁布了严格的币制政策,使五铢钱无论材质、重量、铸工都十分统一,结束了分裂时期各地区使用不同货币的杂乱局面,促进了经济发展
隋五铢至今发现三种版式:直笔、曲笔和置样五铢。其中直笔五铢最为常见,置样五铢最少。前期因为国家强有力的币制政策,整体铸造精美。后期因国力衰弱,一再减重。到了唐代,国家废五铢钱,始铸开元通宝,在我国沿用了七百余年的五铢钱告别历史舞台。
唐:开元通宝创新币制
唐武德四年起始铸“开元通宝”,是我国通宝钱的始祖。“开元通宝”并非年号钱,“开元”典出汉代班固《东都赋》:“夫大汉之开元也,夺布衣以登皇位”,是为开辟新纪元之意。
当时唐高祖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最初的“开元通宝”据称为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欧阳询题写,其字在篆隶之间;钱背有星、月及其他纹饰,版别复杂。钱币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一千三百年。这也是中国度量衡改为十进位的关键,从此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反而中国的重量以钱为名称。因此开元通宝被称为我国货币史上三大钱系之一(另两大钱系是半两、五铢)。
开元通宝铸期长、铸量大、版式复杂,是存世最多的中国古钱之一。普通版别价格不高,少见版别价格略高,但也有大珍品。
至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始铸“乾封泉宝”。这是唐代第一枚年号钱。一枚“乾封泉宝”当十枚开元通宝,被视作虚值大钱,民不乐用,一年后即被废,铸造时间较短,存世少,在唐代的钱币中属于热门品种。
其后唐肃宗乾元元年始铸乾元重宝,恰逢安史之乱期间,币制较为混乱,有当十、当五十(重轮)两种,背文有祥云、瑞雀等,不久即减重贬值,后又铸小平钱,至今存世较多,版式复杂。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之久,期间史思明所铸的钱币也成为古泉界热门品种。
唐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史思明于乾元二年攻占洛阳,自号“大燕皇帝”,始铸“得壹元宝”。钱文本是出自老子《道德经》中“天得壹以清”,取初始,一统天下的含义。
得壹元宝据传是史思明销毁洛阳铜佛所铸,故铜质极好。得壹元宝仅开铸数月,史思明因厌恶“得壹”二字,改铸“顺天元宝”,因此得壹元宝存世量较小,故有 “顺天易得,得壹难求”的说法。“顺天”形制、比值、色泽均同于得壹元宝,铸量较多。顺天元宝虽不及得壹元宝珍贵,但因其铸工精美,版式单一,近年越来越受到泉友的喜好。
五代十国:“短命”的地方性货币
五代十国时期,重又陷入分裂、战乱。国家不稳,货币铸造也极不稳定。这时的钱币有两大特点:一是大额钱币盛行。唐朝大部分时间用的是小平钱,五代十国则自当十当百到当千当万都有;第二是低价金属大量使用,特别是铁钱通行,这可能是当时由于缺铜,因此各割据政权较少铸造铜钱。
这一时期钱币特点是铸量少、工艺粗、品种多,钱制非常复杂,而且多不见于史书。
在五代方面,据称有开平通宝、开平元宝等,但真正见于史书的是后晋的天福元宝、后汉的汉元通宝和后周的周元通宝。天福钱铜质薄小,遗留下来多是私铸,精制的官炉钱很少;汉元钱则规整得多;周元钱是毁佛寺铜像所铸,后人迷信,认为周元可以治病或助产,加以仿铸。
十国中大多有铸钱,其中以南唐钱种类最多。数量多而见诸史书的有开元通宝、唐国通宝和大唐通宝三种平钱。开元和唐国通宝均有篆、隶两种书体,成对钱。后来北宋盛行的对钱就是模仿南唐的。
另外一些国家也有铸钱,但这个时期的钱币多是地方性货币,流通范围很小,其中许多钱币铸造的数量极少,几乎是一种象征性的东西,在货币史上的影响力很小。但从收藏的角度,这些存世极少的钱币反而成为珍稀品种。
总之,隋唐在我国货币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时期:隋,沿用七百余年的五铢退出历史舞台;唐,开元通宝在钱币史中开创了新纪元;五代十国,则由于各类钱币铸量稀少,注定了其出现珍品古钱币的机会极大。其后进入宋朝,又一个钱币铸造高峰来临。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