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令人羡慕的侨汇券

海外乡亲现在寄文钱回乡,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二十年前可不同了,寄点钱回乡,不只是令家乡的亲人手头可以宽松一点,还可以令他们买到别人买不到的物品,这可是寄钱者所始料不及的。

  海外乡亲现在寄文钱回乡,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二十年前可不同了,寄点钱回乡,不只是令家乡的亲人手头可以宽松一点,还可以令他们买到别人买不到的物品,这可是寄钱者所始料不及的。

  年青人也许不会明白,二十年前的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那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们辛辛苦苦劳动,到头来收入没几个钱,生活还比较困难。更有甚者,物质奇缺,你就是有钱,也不可能买到东西。买单车要单车票,买衣车要衣车票,买粮、买油、买糖、买枧,什么都要票,限量供应,一个月一元二角肉票,初一你买来吃了,十五你就看着人家吃吧。这种情况,这类票证,我已经撰文并配以照片,在《鹤山乡讯》登过几期,约略作过介绍。

  这里要提到的,是一种比较特别的票证,叫侨汇商品供应证,筒称侨汇证或侨汇券或外汇券,老百姓很多人则呼之为华侨证,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伦不类?海外乡亲汇钱回乡,家乡的亲人除了兑取等值的人民币外,还可得到相应金额的侨汇证。这侨汇证上印有付食品券,购物券,或食油几斤,粮食几斤等字样。比如一百元的侨汇证,除了名称,面值,图案等主体外,还在四周印有上述各类付食品券等小票券,(如图)购物时分别一张张剪下。东西都买完了,小票就剪光了,最后就只剩中间的正券。

  这就乐坏了好些人,也羡煞了很多人。乐坏了的是那些有海外或港澳亲人寄钱回来的,又叫做有咸水食的。羡煞了的是那些没有“海外关系”的,不知美元港纸为何物的。看着人家把外面寄返的钱兑领了人民币,同时领到了侨汇券之后,乐滋滋去买油呀,买面呀,甚至买单车衣车呀……自己没有侨汇券,就只好老老实实过穷日子,忍受物质匮乏的煎熬。那是个不正常的年代。

  现在可好了。只要肯做,落力做,谁都不愁两餐,物质供应要多丰富有多丰富。布票啦,粮票啦,侨汇券啦,在社会上早就影迹全无了。大概除了象我这等喜欢收藏的几个人,还保留着三几张外,年轻一代要见识的话,恐怕就得去博物馆了。说不准连博物馆也来必就有哩!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