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宣和通宝折二小平钱解读

宣和通宝小平钱从材质上分金、银、铜、铁,书体有篆、隶、真、行四种,制作精美,版式多样,绚丽多姿。版别诸谱未载的行书宣和通宝折二“直读”、“旋读”光背小平钱,是不可多得的北宋珍泉之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1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2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3

 

  宣和通宝小平钱从材质上分金、银、铜、铁,书体有篆、隶、真、行四种,制作精美,版式多样,绚丽多姿。版别诸谱未载的行书宣和通宝折二“直读”、“旋读”光背小平钱,是不可多得的北宋珍泉之一。

 

  “直读”者如图1所示,此钱钱文:“宣”字,三笔写成。先点宀头横点、第二笔左撇长点,连笔横折钩;“亘”字一笔横连竖钩细笔,挑起顿折草书圆“日”,斜撇横折落笔而就。“和”字,先一斜撇,朩字先竖钩,斜横右上挑折笔,连笔斜挑;口字斜挑一笔,顿笔竖下连笔酷似波浪。“通”字,甬上部略显大,点横折,左斜撇连笔横收,为通造势;“用”字呈斜势,留白空灵;辶三点连笔似流水,颇具动感;捺笔连接点、斜横凝重,落笔力劲。繁体“寶”字上中下结构,中松留白,宀头斜点连笔,细横折钩,“王”字折连左钩,“尔”字上撇、横竖笔有力,小左撇为点,右捺顿点,厚重;“貝”字写目雄厚正方,两横留足空白;最精彩的最终两点,左、右回锋,遥相呼应,走动感极强。钱文书写自如,兼有颜柳书风,朴拙洒脱,极富灵动。是钱在上海老城隍庙2010年秋拍中,曾被估价3万元上拍。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3北京保利秋拍中,曾有一品行书宣和通宝折二式“直读”样母钱(图2)。该钱直径3厘米,重6克。细观是钱,铜质精良纯正,铸工极为精湛,地章细腻平滑,形制规范周正,钱文布局疏密有致,书法功底深厚敦实。被专家断为初铸试样母钱创见新品,最终以138万元成交。

 

  “旋读”者如图3所示:“宣”字有五个横笔,书作四横,每横留空白间距,布局松而不散;大宝盖点笔左钩,冖左斜竖,“亘”字书长横笔,扁“旦”字书圆“日”,挥长横折钩出内郭。“和”字斜横有力折撇,瘦筋体“朩”字,铁画银钩,横折出钩、竖提笔左钩,右捺回顿,钩、顿照应,“口”字书长竖笔,右方口布局极局巧妙。“通”字,“辶”三点三折连成一笔,捺笔飘逸;“甬”字点横长弧竖笔,“用”字中空,两横笔布局留白,第二横落笔下折,与弧弯钩接连,中间竖笔悬针。繁体“寶”字,大宝盖头高出内郭,与大“宣”字平衡、稍小的“和”字对称,“和、通”疏密互应。宀头斜点回锋;“王”字行书而就,与“尔”字书体洒脱;“貝”之“目”稍斜方正,口内两橫顶格,三格空白均等;“八”字开足走动,左点上挑出锋,右捺回锋照应,与诸版别差异较大。在2010年拍卖市场上,曾估价8万元见诸拍场。

 

  北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宣和者,上自以常所处殿名其年,然实欲掩前误也;自号宣和人,又谓一家有二日为不祥。”南宋王应麟《玉海》:“宋徽宗宣和之谶为‘一家有二日’,果徽、钦同帝。”明人张燧《千百年眼·古今改元之误》:“宣和,乃契丹宫门之名。徽、钦至彼,入门见额而始悔是也。”宣和通宝钱书写铸造,《宋史·子淔传》有载:宣和“初,蔡京铸夹锡钱,民病壅滞,子淔请铸小铁钱以权之,因范格以进。徽宗大悦,御书‘宣和通宝’四字为钱文。既成,子淔奏令民以旧铜钱入官,易新铁钱。旬日,易得百余万缗。帝手札以新钱百万缗付五路,均籴细麦,命子淔领其事。民苦限迫……论子淔乱钱法,落职奉祠。然崇宁、大观间土木繁兴,子淔每董其役,识者鄙之。”子淔,字正之,燕懿王赵德昭五世孙。父令铄,官至宝文阁待制。卒年,67岁。宋徽宗的草书用笔遒劲潇洒,如急风骤雨,似惊涛骇浪,颇得旭素神髓,比瘦金书更加出彩,堪称杰作,然铸币没采用,只能在宣和通宝折二小平(行书)钱上见到草迹笔痕。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