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跑马崇祯”钱

崇祯钱无论是从背文或版别上研究,都可以说是明代货币史上种类最多、形制最为复杂混乱的制钱。至崇祯后期,还出现了一种崇祯通宝跑马钱,常见者其背面穿下铸有一匹奔马图像,小平钱制,大多肉薄而规整,直径在23-25 毫米之间,重量在2-3.5 克,有阔廓和细廓之分,俗称“跑马崇祯”钱。据钱制和文字风格等方面考证,似应为明末南京钱局铸造。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崇祯钱无论是从背文或版别上研究,都可以说是明代货币史上种类最多、形制最为复杂混乱的制钱。至崇祯后期,还出现了一种崇祯通宝跑马钱,常见者其背面穿下铸有一匹奔马图像,小平钱制,大多肉薄而规整,直径在23-25 毫米之间,重量在2-3.5 克,有阔廓和细廓之分,俗称“跑马崇祯”钱。据钱制和文字风格等方面考证,似应为明末南京钱局铸造。《大明泉谱》共罗列崇祯通宝跑马钱版别有12 种之多。在我国古钱以文字书法为主要体系的流通货币中(不包括具有纪念币性质非行用品的各类花钱),铸有动物图像的非常少见,最早可追溯至先秦鱼币和汉代方形马币,后至于唐代乾元重宝背瑞雀,至于明代,目前只见有跑马崇祯钱一种,故颇受收藏者喜爱。此钱虽铸意不明,但关于这枚钱币的种种趣说经久不衰,现梳理如下,以飨读者。

 

  第一种说法源于洪武皇帝的《良马说》,表达惜马之意。马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宠爱的动物之一,在中华文化中地位崇高。被誉为“中华文化之源”的《易经》称“乾为马”,视马为刚健、明亮、热烈、升腾、高昂、昌盛、发达的象征,因此龙马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马又是雄浑和豪迈的象征,被我国北方不少民族视为神灵和保护神。马是蒙古族的象征,也是蒙古人的骄傲。他们常常赋予马一种超自然、超现实的力量而加以神化并崇拜,祈求得到它们的保护和恩赐。马还是能力、人才、圣贤、有作为的象征,古人常以“千里马”来比喻贤良的人才。朱元璋在洪武九年喜得西戎良骑,并作有《良马说》,其中云“世有良马,生得其时,而功于世者三焉”,其爱

 

  马、惜马之意溢于言表。崇祯皇帝也爱马、惜马,并自称中兴之主。他勤于政务并智除魏忠贤,为振兴大明王朝曾七下罪己诏,企图借先帝文治武功旧事以推广自己的法度政令,彰显尚武之心,挽大明江山狂澜于既倒,也许此乃跑马崇祯钱铸造之本意。

 

  第二种说法是,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从彰义门入,走投无路的崇祯皇帝朱由检逼周皇后缢于坤宁宫,又拔剑砍伤袁贵妃和女儿长平公主,然后在太监王承恩伴随下,出神武门,来到煤山(今景山公园),自缢于一棵大槐树上。闯王的“闯”字是门中一马字,“跑马崇祯”钱预示着“一马入门,推翻明王朝”、因“门中有马”,寓意灭明朝者必为闯王李自成也。

 

  第三种说法是,崇祯自缢于煤山后,五月江北四镇拥立福王朱由崧继位于南京,改年号为弘光。马士英任东阁大学士,他虽手握大权,却不积极抗清,反而结党营私,起用阉党阮大铖,排斥抗清名将史可法等,马士英专权误国,最终导致南明小朝廷的垮台。人言“跑马崇祯”钱意味着“一马乱天下”,马士英便是南明灭亡的罪魁祸首。对此,《钱币考》曾载:“马士英柄政,南都不守,是其识之”。

 

  第四种是最具现代意识的说法是生肖纪念币。有人说崇祯十五年为壬午年,而“跑马崇祯”马纹在穿孔之下,符合天干在上,地支在下传统说法,因此这种钱是崇祯皇帝颁发的生肖纪念币。

 

  正是因为这些巧合的传说,使“跑马崇祯”钱比别的崇祯钱多了一份独有的魅力,备受收藏爱好者的青睐,价格也一路飙升。“跑马崇祯”钱有大、小马,上马、对马、四马、五退马、单、双点通,有星、无星,以及大、小字之分。有学者经过考证,认为“跑马崇祯”钱是天启年间在南京所铸,笔者不敢苟同,因为天启二年,朱由检虽被册封为信王,但是他一无封地,二不到就藩年龄,三是天启皇帝信任他,一直就没有让他离开北京!所以他根本不具备自己铸造钱币的条件,所以““跑马崇祯”钱是天启年间在南京所铸”的说法很可能只是一家之言,不可足信。事实上崇祯通宝应是明思宗朱由检于崇祯元年开始铸造的。《续文献通考》明确记载:“天启七年十二月,户工二部进崇祯新钱式,帝令每钱一文重一钱三分,务令宝色精彩,不必刊户工字样。”二是此钱是流通货币,不是厌胜钱(见有泉家把其划入花钱类),而且从所见“跑马崇祯”钱的实物看,其币大多轻薄且有白灰包浆,这是江南一带的石灰坑所致,与北方红斑绿锈的包浆有异曲同工之妙,深受泉家喜爱并加以收藏。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