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年加铸“甘肃版”袁大头

中国的收藏界风起云涌,很多藏品大幅升值,而其中升值最快的、升值幅度最大的品种之一便是钱币,而古钱币收藏大军也不断壮大。有业内人员认为,古钱币市场已经红火了十几年,未来总的趋势是不会发生转变的。特别是在互联网商务发展之后,对古钱币收藏、交易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时至今日,古钱币市场被炒作的越来越厉害,价格的高低是真是假,众说纷纭,对于初来乍到的入门收藏者来说,多学习点古钱币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就让小编来简单分析一下如今的古币市场!

 

  中国的收藏界风起云涌,很多藏品大幅升值,而其中升值最快的、升值幅度最大的品种之一便是钱币,而古钱币收藏大军也不断壮大。有业内人员认为,古钱币市场已经红火了十几年,未来总的趋势是不会发生转变的。特别是在互联网商务发展之后,对古钱币收藏、交易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提到古钱币那就不得不提到袁大头了。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了解决军费和提高个人政治地位而发行银元货币,因银元铸有他的侧身图像,故此又称“袁大头”,“袁大头”在货币收藏界被称为银元之宝。

 

  “大头”是收藏品市场的口语俗称,是“袁大头”的简称,严谨点说叫“袁世凯像背嘉禾壹圆银币”,是民国初期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后统一币制发行的货币。袁世凯为了提高自己的统治地位,把他的头像铸在钱币上,民间俗称的“袁大头”由此而来。按照袁世凯公布的《国币条例》及《国币条例施行细则》,规定国币种类有银币4种,面值分别为壹圆、中圆、贰角、壹角,另有镍币、铜币等多种辅币,“袁大头”通常指的就是面值壹圆的银币。这种银币正面图案为袁世凯戎装左侧面像及发行年号,背面铸嘉禾纹饰与币值,含银量成色为96%至97%。

 

  当时袁像银币的铸造量非常大,铸造地有天津、南京、广东、武昌等很多地方,所以产生了极细微区别的不同版式。”在钱币市场经营多年的韩爱国介绍说,从年号上看,“袁大头”有民国三年、五年、八年、九年、十年共五个铸造年份,其中三年、九年、十年的较为常见,五年、八年比较少;从版本上来看,加铸“甘肃”两字版。此币系甘肃兰州造币厂沿用民国三年版旧模,在袁像左右加铸“甘肃”两字,其余与开口贝版相同,铸量仅数万枚。签字版;此币甚少见,天津造币厂试铸样币,并未流通。该币在袁像右侧刻有一竖行英文字母“L.GioRGi”,是在华外籍铸币专家意大利雕刻师“鲁尔治。乔治”签名缩写,这两个版本极为少见。

 

  从面值上看,面值壹圆的最多,中圆(五角)的最少,贰角、壹角银币略少。因袁大头壹圆银币币型划一,成色、重量有严格规定,很快受到了社会认同和接受,在国内金融市场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龙洋,成为流通领域的主币。“袁大头”现在存世量比实际铸造量少很多,大量银币在以前被收回,重新融化。

 

  最近有幸向湖北省的李先生征集到一枚民国时期银币之精品:民国三年的甘肃版袁大头,该钱币表面的包浆自然、品相保存完好、历史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极具收藏价值和观赏性,即便是对银元没有研究的外行也是爱不释手,现在市场“民国时期的袁大头”多如牛毛,但真品寥寥无几。所以拥有一枚真品的“民国三年的甘肃版袁大头”更是每位钱币收藏爱好者的梦寐以求的上上之选。

 

  在收藏品市场,“袁大头”一直是银币中价格相对最稳定的投资品。“‘袁大头’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收藏钱币的喜欢购买,不收藏的人也会买几个玩玩或送人。而且‘袁大头’的版别是很丰富的,很多人专门研究细致的版别,加以收藏。”“过去‘袁大头’在流通中是很受欢迎的硬通货,直到现在,‘袁大头’在民间仍有很好的。

 

  群众基础’,老百姓很认可这样的真金白银。”理由很简单,“袁大头”银元有一定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还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收藏投资热的不断升温,“袁大头”日渐走俏,近年来价格一路上扬,并且很稳定,几乎成为钱币市场价格走势的风向标。

 

  银元是大众收藏品,收藏者有一定数量,前期国内各区域都有实力型买家介入银元板块,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市场供货量,导致其价格快速走高。同时,银元的价值也在同步上升。从藏家和市民的接受程度看,预计后期袁大头的价格将会上涨。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